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1亿空巢老人的上学梦

来源:柳琴 时间:2024/8/26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www.baidu.com/link?url=w6jjhgSvQO9dRV42DO9qvTVcICxeS4YJacDRlQhwCX5Dfve7YG_d9zvvoStNeeT1Zrt4zRsHFB25QdDIbjereK

芥末堆那子1月4日报道

“我在上课呢!”一位学生匆匆挂断电话,继续听课。

“好,停。”老师提高音量,配合停止的手势才能暂停学生练习葫芦丝的声音。下课20分钟后,一位学生嘟囔着“太难了,太难了”,第一个走出了教室。

课间,老师与学生商量年后的上课时间。“不行,还得出去旅游。”、“小孙女要回来。”在平均年龄65岁的学生建议下,年后上课顺延一周。

这是一节面向退休老人的葫芦丝初级班课,学校学员最高年龄80岁。类似的老年教育机构,根据纪录片《四十年四十个第一》数据显示,自年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成立至今,截至年,全国所老年教育机构已容纳万老年人。

而根据普华永道思略特发布的《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年,我国空巢老人超过1亿人,独居老人超过万人。60岁以上老人,约25%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老年教育的发展依然有着很大的空间。

因为“对生活最后的热爱”,退休后的老人们通过教育养老方式迎接人生第二春。

“如果算考勤,能拿全勤”

“老师,您再说一遍,我今天忘带笔记本了。”、“老师,这张照片是不是就一个光(源)呀?”、“老师,高光的亮点你躲不过呀。”手机摄影课上,同学们不间断地提问明显让主讲老师乔老师放慢了上课节奏。乔老师对此习以为常。课间休息,乔老师还被两位同学围在门外解答问题。而班上同学大部分报班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去旅游的时候,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没带笔记本的王江华拍摄PPT)

王江华是乔老师班上的学生之一,在胶片相机还未普及的五六十年代,他也曾是时代的弄潮儿,焦距、光圈、暗房对他来说都不是陌生的词汇。但数码相机到王江华手里便成了“傻瓜机”。“就是瞎按。”王江华告诉芥末堆,他一直很想学习下,但却忙于生意没时间学。

73岁的王江华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一直忙于自家“白兔爷”生意,他并没有退休的概念。生意在这两年开始慢慢停下,他也有了时间可以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如今,外孙子外孙女、沿途风景、兔儿爷,成为了王江华相册里的三大主角。

相比较王江华的半退休状态,大部分老人在退休之后则完全空闲下来,比如王桂清。

周一,休息,自由活动;周二,手机摄影课;周三,柳琴课程;周四,乐队活动;周五,乐队活动;周末,家庭日,看望家里老人。

退休之后,王桂清把时间安排地满当当的。邻居遇见出门的王桂清招呼,“上班去呀?”王桂清顺势回答一句,“嗯,上班。”用王桂清老伴儿的话说是,如果算考勤,王桂清一定能拿全勤。

已经退休十三年的王桂清没有在家待过一天。刚开始,王桂清还不知道老年大学这类有组织性的老年活动场所,最初常到附近公园闲逛。有次,看到有位大爷在吹葫芦丝,“我都不知道那是葫芦丝。”但看到比自己年长的老人都如此擅长,王桂清觉得自己也可以。至此,王桂清开始慢慢报班学习各类技能。

现在,王桂清已经考取葫芦丝八级证书,正在学习柳琴和中阮。唱歌、朗诵、化妆也列入了王桂清未来的学习计划之中。

为自己而活,追求退休生活的小确幸

“‘瘾’特别大。”王桂清把自己闲不住的劲儿称之为“瘾”。王桂清根本想象不出来在家待着能干什么。问及原因,王桂清不假思索回答道,快乐。

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是退休老人来到老年大学的第一诉求。

之前一直做西医内科大夫的陈银芳早就计划好退休之后到老年大学学习。“不是等死的那种感觉。”家住在北京大观园附近的陈银芳每次到快乐50亚运村校区上课,来回路程都需要花费四个多小时。如果是早上9点的课,陈银芳就会遇到上班的早高峰,但陈银芳乐在其中。“没有座位,我就会握着栏杆……挤在年轻人中间,我都觉得自己年轻了。”顺势陈银芳挺起腰板,扬起下巴,上半身已是类似芭蕾舞者的坐姿。

中专学历的陈银芳至今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