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教育基地: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八)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柳琴戏作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曲调优美,演唱时尾音翻高或有帮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教育基地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我院特聘教授刘桂红把柳琴戏带入课堂面对面教学,帮助学员全面而又细致的了解这一优秀传统艺术。
婉转悠扬,余味无穷的唱腔
刘桂红教授讲到的剧目叫做《张五姐下凡》,讲述了玉皇大帝的第五个女儿下凡所遇见的人和事,极具趣味性。这出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金兰老师在年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获得一等奖的代表性剧目。其全部唱腔由基本腔、色彩腔和民歌小调三部分组成。柳琴戏的音乐唱腔以基本腔为主干和基础,以色彩腔为装饰。此外,它还吸收了流行区域内各地的民歌、小调,从而使柳琴戏的唱腔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使柳琴戏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
朴实粗犷,通俗易懂的唱词和表演
在柳琴戏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其唱词格式也在模仿、吸收民间俚曲的基础上逐渐规范定型,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柳琴戏的唱词格式主要有“娃子”“羊子”和“狗撵狗”等三种常见的格式。柳琴戏的表演具有粗犷、热烈、朴实健康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生活小戏,这种特点尤为突出,而且包涵诸多古声古韵,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新奇多彩,自然和谐的旋律
旋律丰富、色调动听是该戏突显特色。节奏大多是有板无眼的1/4击拍,除了大部份是后半拍起唱处,还有连续切分的变节奏,再加上频繁的转调,使人听起来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谐。由于伴奏形式较为灵活,且在演唱的方式上约束较少,所以,利于艺人充分展开想象,并灵活的发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最后,刘桂红教授讲到作为优秀地方戏曲代表之一的柳琴戏,其承载着社会发展的烙印,因此,其所体现出的价值并非仅仅是地方戏曲史层面的,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依据。从柳琴戏的唱腔发展情况来看,其最早遵循着对花鼓调的模仿与演绎方式,传承至今形成了独特的板腔体,可以说,研究这一唱腔演变过程,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这次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活动,把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唱段传承发扬。文/牛卓群图/徐浩东刘婷婷刘沐颜张淑元排版/陈清文审核/张慧芳热门文章推荐:
临沂大学琅琊合唱团获中国(威海)国际合唱节银奖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开班仪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