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临沂非遗文化有哪些

来源:柳琴 时间:2022/10/7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69850.html

临沂非遗文化有:柳琴戏、龙灯扛阁、木版年画、小郭泥塑、猴呱嗒鞭舞、八仙灯、平邑灯谜、溜山梆子、葫芦烙画、王氏羽毛画等。

柳琴戏

柳琴戏因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书””,清末产生于山东省临沂、枣庄一带,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年5月20日,柳琴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灯扛阁

龙灯扛阁由舞龙和扛阁组成,舞龙者每组十人或十四人,八副扛阁由十六人表演,八个成人为“下扛”,八儿童为“上扛”,多扮成童男童女或者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曲牌有“流水”、“急急风”两种,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过去都用于祀神和求雨。

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成熟。

小郭泥塑

小郭泥塑相传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以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为代表,群众传统手工捏制的"小郭泥人”已有近年历史,生动传神、异彩纷呈,小郭泥塑的原料是就地取材,又是一家一户即可成批生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猴呱嗒鞭舞

有一种独特的舞蹈,曾经是周边乡村喜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舞蹈以"金箍棒"为主要道具,动作模仿猴子的形态,灵活多变,它的名字叫做"猴呱嗒鞭舞",源于乞讨谋生。

八仙灯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农村落后,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为贫乏,只有春节期间的灯彩活动,尚能给落后闭塞的农村带来一点文化气氛,所以,那时的人们对灯彩演出情有独钟,不少山区村寨都有灯彩表演队。

平邑灯谜

灯谜内容十分丰富,在传统的字、成语、数学名词、地理名词、历史名词等百科灯谜基础上,新增了党史名词、党史地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名词相关的谜题,以及根据平邑本地历史人物、风景名胜等新创作的灯谜。

溜山梆子

溜山梆子主要腔调称为声腔基本调,它由声腔的旋律、节奏、调式特点与曲调式逻辑的提升精华而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该剧种创造唱腔、塑造人物、音乐形象等方面的基础,溜山梆子确有属于自己的味,好似山中回音,令人心驰神往。

葫芦烙画

烙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相传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王氏羽毛画

“羽毛做出来的东西有立体感,颜色红的、绿的这些羽毛都有,你做出来以后,自己看到都很生动。”王少年介绍,他“画”的羽毛画跟国画、工笔画等绘画方式一样,只是用羽毛代替了颜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