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六周年,由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打造“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以“古运新说”为主旨,从杭州出发,过扬州、访苏州、抵北京,探寻沿线城市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水乡之畔的时代故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枣庄篇
大运河枣庄段——“活着的运河”
图为大运河枣庄段《古运回望图》采风资料图
一波清流南去,千帆道尽繁华。在山东枣庄,由于大运河枣庄段的地域优势,自明代修建至今的年间,为南粮北运,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运河的繁忙景象延续至今。
“活着的运河”“红色的运河”“水乡运河”……对京杭大运河枣庄段的诸多形容见证着这座城市因运河而兴的壮阔历史。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枣庄篇
明中期以前,会通河济宁至徐州的一段河道为运河旧道,出济宁,过鲁桥、南阳、谷亭,循南阳湖和昭阳湖西侧,再经沛县、留城到达徐州入黄河。由于地势原因,运河旧道经常被黄河洪水侵扰。为此,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开凿了南阳新河和泇运河。泇运河全长里,枣庄段占其中的里,为避开黄河,此段也成为惟一一段呈东西走向的运河。漕船可以避开徐州至邳县一段的黄河运道,而不必借黄行运,大大缓解了因黄河泛滥而冲决、淤塞运道,而导致漕运停滞的危害,而且行程缩短了70里。
泇运河开通后,粮船北上,南北方物资交流必经枣庄段运河。明清两朝每年运粮达万石以上,漕船经过万余艘,加上来往的快船、马船及各种民船,水运繁忙,成为京杭运河的主航道。
图为大运河枣庄段航运资料图
为了有效地实施管理,明清政府陆续设置闸官署、巡检司等机构,负责河务、管理和维护,清代中后期以后,由于政府腐败,朝廷无暇顾及运河治理,加之黄河屡次决口泛滥,运河航道“淤塞日甚”。咸丰五年(年),黄河决口河南铜瓦厢,改道北徙,横穿运河夺大清河入海,把京杭大运河冲为两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先后对泇运河进行几次大规模的治理。此后,在年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枣庄运河仍是重要组成部分,并承担着南水北调向北输水和省际供水的任务。
图为万年闸船闸资料图
年7月,京杭运河枣庄段万年闸船闸大修完成,京杭运河枣庄段全线恢复通航。年6月,京杭运河万年闸复线船闸实现通航,有效缓解了枣庄市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状况,枣庄市实现了复线船闸全覆盖,船闸通过能力提升一倍,彻底解决了京杭运河枣庄段通航“瓶颈”制约问题。
年6月,京杭运河船闸智能通航系统启动。京杭运河山东段10座船闸全部实现远程报到、自动审核登记、在线缴费、自动开票、智能排闸、线上调度等功能,过往船舶通过APP报闸缴费,不需再停船上岸登记缴费,船舶平均过闸时间由3小时缩短到1.8小时,有效提高了船舶过闸效率和闸室利用率,受益船民达40余万人次/年。
寻梦古城——台儿庄
图为新时代大运河枣庄段台儿庄资料图
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推动着运河沿岸地区的经济繁荣。枣庄段运河(泇运河)开通后,枣庄段运河的台庄闸,为苏北至山东段运河的第一闸,台儿庄成为鲁南交通枢纽、水旱码头,南来北往船只,往往寄泊于此。
台儿庄这座傍水而筑、因河而兴的“水旱码头”,拥有着大运河上最完整的运河文化遗产体系。年,韩庄运河流经城区内的运河改道城外,裁下一段全长3公里的运河故道,呈月牙状存于台儿庄城区内,故称“月河”。年,运河故道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月河南岸,有大面积的古运河村落,如土庄、土城、兴隆桥等,呈现出古朴、清幽的田园风光,被誉为“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其中兴隆桥村已规划建设为台儿庄古城纤夫村景区。
图为大运河枣庄段《古运回望图》采风资料图
台儿庄古城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城,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为一域,拥有百庙、百馆、百业、百艺和四百个特色休闲大院。自年开放以来,荣膺“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中国旅游创新奖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年11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获评“首批创造未来文化遗产”。
图为枣庄运河博物馆——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资料图
位于台儿庄古城内的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成为了解运河、研究运河的交流展示中心。该博物馆通过余张照片、40多件实物、10多个模型以及地图、文字等形式详尽地展示了京杭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发展前景。
图为大运河枣庄段台儿庄资料图
台儿庄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入山东的第一站,京杭运河流经境内39公里。近年来,台儿庄区对沿运滩地实施退耕还湿工程,构筑京杭大运河水生态屏障,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走出了生态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目前,沿运湿地面积达到7.6万亩,湿地水生植物达到30多种,鸟类20多种,成为国内首家运河主题国家湿地公园,营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自然和谐的生态空间。
汇聚沿运城市地方美食非遗呈现典型运河特色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枣庄篇
泇运河开通以后,运河水资源丰富,许多农民改变了生活方式,由农业转向渔业,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而“靠河吃河”,人们的餐桌上出现了各种河鲜和水生植物,如白莲藕、莲子、莲子羹、菱角等。枣庄在饮食文化上体现了外来大运河文化与鲁南文化相融合的趋势。
图为大运河枣庄段台儿庄运河美食节资料图
枣庄台儿庄古城美景如画,枣庄及沿运城市地方美食汇聚于此,吸引着各地游客来这里坐游船、赏美景、享美食。年双节期间,第四届“鲁风运河”美食节,在台儿庄古城黄家大院拉开帷幕。这里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佳肴,为游客们奉献了一场丰盛的饕餮盛宴。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香酥可口的臭豆腐,沿运非遗美食老北京爆肚、天津灌汤包、糁汤、黄花牛肉面,菜煎饼、还有吹糖人、捏面人等美食吸引了众多过往的游客驻足品尝。“鲁风运河”美食节如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年,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
图为鲁南皮影戏资料图
除了美食,枣庄的非遗项目也相当丰富,在一些重要旅游景点,经常看到鲁南皮影戏、柳琴戏、运河大鼓、洛房泥塑等非遗展示和展演活动。枣庄的非遗呈现出典型的运河特色,形成了以运河船工号子、运河大鼓、鲁南花鼓、渔灯秧歌、运河鱼灯节、运河酒令、运河板书字画等为代表的非遗体系。
枣庄逐步借运河文化形成强劲推动力,构筑起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开放型的沿运河产业带,辐射带动了区域发展。近年来,投资建设和改造了滕州港、峄城港、台儿庄港、宏大港,建设了科技教育园、民营工业园等,初步形成了现代工业、港航运输、商贸旅游等支柱产业。沿运河资源开发、旅游、商贸、运输、服务等行业快速发展。
大运河枣庄段将打造全域旅游
图为新时代大运河枣庄段台儿庄资料图
自开凿以来多年不断航,枣庄段这一“黄金水道”是整个大运河航道上不多见的一段。正因如此,如何利用运河资源塑造城市形象成为当地不断探索的方向。《山东省台儿庄古城保护管理条例》已经于年1月开始施行,依法保护文化遗产。
枣庄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加快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出台了《枣庄市全域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年-年)》,形成集生态、自然、文化于一体的全域化旅游空间格局。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拓展到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生态度假等中高层次产品,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宣传打造“鲁风运河生态枣庄”品牌,推进台儿庄古城、冠世榴园等重点景区提档升级,支持微山湖红荷湿地旅游区、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图为航拍大运河枣庄台儿庄段生态湿地公园秋色美景
以年国家《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出台为契机,当地形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设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台儿庄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东起陶沟河,依托京台高速和京沪高铁和即将通车的新台高速,把以台儿庄古城为核心及周边区域的业态做活。此外还有一个长远的目标是把东部10平方公里的湿地打造成一个高端的休闲度假区。
具体来看,围绕西部做活,当地规划了“五个一”的发展思路,即“一城一河一山一镇一湖”。一河即京杭大运河、一城即台儿庄古城和城区,一山为库山区域,一镇依托京台高速大运河服务区下一步建设一个大运河的文旅小镇,一湖即微山湖。计划三到五年的时间完成,最终形成连通台儿庄、峄城、微山湖和薛城的一个区域的、围绕京杭大运河这一轴线的发展,打造枣庄沿线的全域旅游。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枣庄篇
春去冬来,京杭大运河枣庄段水波不惊,至今犹有当年南北往来船只在此交汇的盛景。作为运河贯通南北的中间段,南北文化的交融,使枣庄形成了包容多元又独特的底蕴。时光在此地交错,赋予了大运河活力与未来无限的可能。站在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节点之上,这座城市也将在创新的文旅融合思路下流淌出崭新的文明,撰写新的运河故事让我们共赏。
总策划谷建华
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出品
附:
关于《古运回望图》
《古运回望图》之创作,旨在弘扬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漕运盛景之再现,贵在推崇厚德载物之中华气量。
公元新世纪开元之年,华夏再沐朝阳,春风又绿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华先生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己任。斥巨资,募群贤,研史料,重考察,集众家之才智,请诸师之妙笔,穿越六百年时空,探寻当年漕运盛景。历时五载,征修四次,终成《古运回望图》。
全卷通高83公分,长公尺,以明代航运鼎盛时期为背景,以运河为主线,自通州始至余杭终,经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余城镇,浩浩荡荡,三千余里,一气贯通,气势恢宏。画面兼工带写,五色丹青,师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细腻,疏密得体。山水迤丽,柳岸花明,漕艘栉比,往来如梭,闸坝码头,廪粟云屯,城镇市井,百态人生,纵观全卷,三千里漕运风情尽收眼底,五千年华夏文明彰显其中。正可谓,漕运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