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与复苏:革命时期的器乐创作
曾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期获得兴盛发展的各类器乐创作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除了一些样板戏和革命歌曲改编的一些小型作品,器乐作品在文革期间几近是停滞的状态。
样板戏
早在特殊革命前前,整个艺术氛围便已经受到了严格的管控。而年2月,江青协同四人帮成员提出《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后,艺术创作的氛围更加紧张,自此建国后至文革前的所有文艺演出作品都被禁止传播,仅留下颂扬党或传播意识形态的官方作品,如《造反有理》《革命不是请客饭》等。
▲特殊革命时期的青年人
特殊革命初期,江青开始对现存的一些传统京剧和舞剧进行改革,产生了第一批八个样板戏。五个为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和《奇袭白虎团》,两部革命现代舞剧: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和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还有一部为中央交响乐团的《沙家浜》。
这五部革命现代京剧对现代京剧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唱腔、板式上吸取了传统戏曲程式中的精华,又根据现代生活主题加以改造,在变化中仍保留京剧的自有特色。
例如《智取威虎山》中的马舞、滑雪舞情节源自京剧旧程式中的走边、趟马、圆场、翻跳等,但白雪丛林的背景、与杨子荣的出场亮相、挥马扬鞭的舞蹈动作,这样的整体艺术形象却源自于现代生活,比传统京剧更富艺术表现力。
▲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海报
在乐队编制上,中外器乐混合,西洋管弦乐队加京剧四大件的形式,也丰富了作品的音响表现力。保留了京剧声腔板式的完整性,将传统戏曲与革命主题完美融合在一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一批“光辉的特殊革命样板”。
两部革命现代舞剧都创作于年,两部剧尤其是《白毛女》,将原剧情和人物作了剧情上的较大改动,将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塑造得完美无瑕,影片中非黑即白的带有阶级标签人物形象将革命英雄主义拔高,满足了极左政治理念输出的需要。
▲白毛女插画
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创作于年,是一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大型声乐作品。依托于上文提到的京剧《沙家浜》,这部音乐作品将京剧、交响乐、独唱、合唱、表演和朗诵这些元素都放在其中,将管弦乐与京剧音乐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
虽然在特殊革命期间,样板戏受到了四人帮的控制,这些作品成为一种政治形态的灌输工具,但不可否认其具有一定的艺术创造性。这些样板戏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京剧、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的改革和发展。
钢琴曲
钢琴伴唱《红灯记》和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文革时期最有名的两首钢琴曲。《红灯记》于年7月1日首演,这首曲子将钢琴和中国京剧唱腔、中国锣鼓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艺术价值。
▲《红灯记》
钢琴协奏曲《黄河》改编自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当时受到了四人帮的吹捧,被誉为“钢琴协奏曲的一次改革”。
实际上这首曲子在气势和情感渲染程度上不如原作,有些段落有着明显的模仿外国钢琴作品的痕迹,结束部分又掺杂着《国际歌》和《东方红》的音调作政治寓意,带有那个时代明显的标签。然而,《黄河》仍在中国音乐史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后来逐渐成为对海外影响最广的中国管弦乐作品。
▲《黄河》中央乐团海报
受到两部钢琴作品的影响,一些钢琴、小提琴曲也逐渐显露出一些生机,这些作品大部分是改编曲。比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储望华的《浏阳·河》,陈钢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这些作品大多借用原曲的标题和旋律,改编有限。
还有些原创作品,如黄安伦的钢琴曲《序曲与舞曲》、金在清的《海兰江畔》、李立的小提琴曲《丰收渔歌》。这些作品都为标题音乐,重叙事和外在氛围的营造,艺术性较少,政治性较强。
民族器乐创作方面,七十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小型独奏乐曲。一些民族乐器如二胡、扬琴、唢呐、柳琴、笛子、古筝等均有一些不错的作品。如白诚仁的笛子独奏《苗岭的早晨》;王惠然的柳琴曲《春到沂河》;张燕的古筝曲《东海渔歌》等。
▲白诚仁
相比民族器乐独奏,民族管弦乐创作却处在停滞的状态。年,民族管弦乐团逐渐恢复创作和练习。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强调革命精神。
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作品,第一种为个人创作作品,最著名的是《丰收锣鼓》,由彭修文、蔡惠泉共同创作。第二种为改编自样板戏、京剧的作品,如彭修文的《乱云飞》改编自现代京剧《杜鹃山》。第三种为宣扬党国精神的作品,如《无产者》。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乐与政治密切挂钩,艺术性较少。
总而言之,特殊革命音乐与当时的政治形态密切相联,虽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艺术音乐的自由发展,却也开拓了声乐、歌剧、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音乐体裁的创作,具有一定的民族化、艺术化探索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