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多钟的视频,单条最高多万的播放量,没有一句对白,年的末尾,一位来自山东聊城、现居广西,本名王德文的阿木爷爷火了!
一块普通的木头,在阿木爷爷的手中,经过锯、刨、磨、钻、凿、抠等工序,变成了一把“神奇的鲁班凳”,没有高精的工具,没有一颗钉子或螺丝,但这把凳子却可以任意折叠。
阿木爷爷是个爱倒腾木头的可爱老头,利用一些基本的工具,他把木头变成了微缩版的世博会中国馆,变成了肉眼难辨真假的“苹果”鲁班锁。
小时候,我们都憧憬可以拥有一个多啦A梦一样的伙伴。对于阿木爷爷的孙子而言,他的爷爷就是这样的存在。男孩子喜欢的小汽车、会动的小猪佩奇、手摇泡泡机、竹蜻蜓……只有想不到,没有阿木爷爷做不到的,木头被他雕琢成了各种各样的玩具。
好客君实名羡慕爷爷的小孙子。什么时光机、什么任意门,,只想拥有一个同款的宝藏爷爷。小木马、汉诺塔、乌篷船……统统抱走!
在惊叹于阿木爷爷手艺的同时,他制作出的这些小小玩具,也勾起了好客君的无限回忆。虽然材质不同,工艺有别,但阿木爷爷手作的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民间传承多年的玩具,带有很多代人儿时的回忆。比如滚竹环,不就是儿时的滚铁环吗?
看惯了硅胶、毛绒制品,阿木爷爷手作的传统玩具更能引人共鸣。传统玩具往往使用泥、木、竹、布、草等民间最普遍的材料进行制作,做法简单、形态纷呈、色彩艳丽。但是这些东西却能够与时间对抗。纵使时光如流,面对它们时,很多人依然能够会心一笑,感慨一句“你怎么那么好玩!”
兔子王
济南的小伙伴们,你们还认识它吗?
“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是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对它的描写。一种“彩色泥塑兔子”,曾经风行北京、济南。它是北京人口中的“兔儿爷”,也是咱济南人的“兔子王”。
图丨济南日报看到“兔子王”的那一刹,除了憨态可掬,好客君实在想不出更适合的词去形容它。如果它会说话,也许它自己也会哼起“感觉自己萌萌哒”。
图丨济南日报兔子王以黄河细胶泥为原料,有十几个品种,制作需要16道工序,高度从十几厘米到50厘米不等,大小不同;生肖系列的摆件儿、造型各异的兔宝宝,或坐或立,或身披盔甲,或背插纸旗纸伞,形态各异。
图丨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的“兔子王”与北京的“兔儿爷”同宗同源,大约起源于明末,都曾是旧时祭月的物品,后演化为民间玩具。前一段时间,在山东文博会上,一位86岁的老奶奶说,她一直在找这儿时的玩物,就算再贵也要买。
同样是萌化人心,但好客君更喜欢济南的“兔子王”。不同于北京的“兔儿爷”,济南的“兔子王”会动!不仅耳朵会动,还有一些,体内藏着一根拉线,拨动它的小尾巴时,“兔子王”就能挥动手臂作捣药状,像是行拱手作揖礼,十分可爱。
泥叫虎
“小孩小孩你别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两毛五。”对于很多70后、80后而言,没有一件泥塑玩具的童年是不完整的。这其中,会咕咕叫的“泥老虎”相信是很多山东朋友们儿时的玩伴吧。
竖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王字。既威风凛凛,又娇艳可掬,用手拉一下头部和尾部,就能听见“格叽格叽”的叫声,因此被称为“泥叫虎”。
泥叫虎来自山东高密,是高密聂家庄泥塑中最典型的代表。不过“两毛五”的价钱早已经是老黄历了,现在一件泥叫虎,少则几元,多则几百元。
泥叫虎的前身叫做“锅子花”,也叫“泥墩子”,大概是在万历年间开始制作的。“锅子花”是用泥土制成的,形似覆扣的铁锅,装上火药,可以拿来放烟花。后来墩子被制成了娃娃型,稍加粉饰,少有颜色,当做摆件售卖。
到了清乾隆年间,还逐渐出现了泥狮子、猴子,以“白蛇传”“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为造型的泥塑作品,颜色也开始变得靓丽起来,但都是不会叫的“呆”玩意儿。
会叫的泥塑直到清嘉庆年间才出现。匠人将泥塑分为前后两段,中间插入苇哨,利用空气流通原理使其推拉时发出叫声。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组图丨自然造物布老虎
虎,在北方方言中谐音“福”,同时作为一种神兽,一直被视作吉祥幸福的象征。除了泥叫虎,在山东民间,布老虎广为流传,样式也有很多种。没有毛绒玩具的童年时代,你有一只布老虎吗?
图丨自然造物传统的布老虎多为手工缝制,内部填充剩布料、锯末、棉花、荞麦皮等。老虎造型大都夸张,大头、大嘴、大眼与小巧的身体、短小的四肢和尾巴形成强烈的对比,颇有一种反差萌。虎虎生风的神兽顿时有了一种天真和稚气。
图丨青春滨州除了虎纹,布老虎身上还有牡丹、卷草、莲花等纹样;色彩艳丽,以黄、红为主,其他颜色为辅,色块对比强烈,热烈明快,惹人喜爱。
鲁班锁
玩物益智,这也许是一款玩具的最高级追求了吧。在中国,民间流传的九连环、华容道,都是古已有之的益智玩具。在山东,提起益智玩具,不得不说的就是被誉为中国魔方的“鲁班锁”了。
除了益智,鲁班锁还象征着山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说此锁为鲁班所制,而鲁班正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鲁班锁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不用钉子、绳子,可拼可拆,连接支撑严丝合缝。
传说当年鲁班为测试儿子的智商,用6根木条制作出了最初的鲁班锁。6根短木分别冠以六艺,中间有缺,以缺相合,作十字双交形。
儿子忙碌了一夜才将其拆开。看似简单的鲁班锁,却暗藏奥秘,不得要领,很难完成拼合。因此,鲁班锁也被叫做“难人木”。
鲁班锁现有多个品种,是山东枣庄滕州的文化名片。同时,鲁班锁系列文化产品被山东省外事办推选为传统文化特色外交礼物。
阿木爷爷手作的那只苹果就是一只鲁班锁,结构精巧,圈粉无数。老手艺在阿木爷爷的视频里再度闪光。
捏面人
赶大集、逛庙会,一支小小的面人足以战胜琳琅的商品,让儿时的好客君迟迟不忍放下。在山东,很多地方都仍然保留着捏面人的技艺。捏面人,也被称为面塑。
由面粉、糯米粉调制而成的一块小小的面团,在捏面艺人手里上下翻飞,经过捏、搓、掀、切、刻等,就实现了华丽地变身。无论是花鸟鱼虫、走兽飞禽,还是历史人物、卡通形象,都栩栩如生,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
图丨齐鲁拍客团在山东,济南、菏泽等地的面塑最为出名。曾是挑着担子叫卖的小玩意儿,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创新,如今已被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真正走入了艺术殿堂。
组图丨刘栋风筝
“天上风筝在天上飞,地上人儿在地上追”,阳光明媚,风起之时,择一空旷处,放飞一只风筝,应该是大家儿时的集体记忆吧?
相传墨子以木头制成木鸟,是风筝最早的起源。后来,他的学生鲁班以竹子改进了风筝的材质,才逐步演变出今日的风筝。现在世界上70%的风筝都出自潍坊,是名副其实的风筝之都。在潍坊,不仅每年有风筝节,还有展示风筝文化的世界风筝博物馆。
除了章丘大葱高人一头,山东潍坊的风筝也很硬核,可以比寻常的大上很多,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没有什么是不能飞上天的。
这一副连年有余的年画风筝,据说长70米,宽45米,起飞瞬间拉力达到10吨,飞起来遮天蔽日。还有这只没飞上天的龙猫,看看周边的参照物,就可以想象它有多大。相比之下,取经的师徒四人反而逊色了不少。
皮影戏
灯火亮起,乐声锵锵,十指翻飞,托出满腔心事……一口说尽天下事,两手牵动百万兵。这是皮影戏。在没有动画片的年代,看皮影戏就是最好的消遣方式。
山东皮影传承已久,是一种一人操纵一人伴奏的艺术表演形式。剧目多为神话传奇和历史传说,唱腔主要是柳琴戏。
“登泰山不看泰山皮影戏不成游也,不看影戏不知礼义”,这是流传于山东民间的一句谚语。泰山皮影戏传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泰山皮影,山东还有济南皮影、鲁南皮影……它们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距离还有14天,回看过去多年,虽然可能还有很多很多的幻想并未实现,没有找到任意门,也没有发现时光机。但是,记忆深处,总有一些事物足以惊艳岁月,历久弥新。
除了今天提到的传统玩具,你的儿时还有哪些无法割舍的好玩物?不妨留言一起来说说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