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不重要的事?
拿打游戏和练琴举例。打游戏就是不重要的。
因为打游戏只是一时爽,并不能对自己未来的成长提供帮助,不能起到积累的作用,甚至还会抑制自己的成长。
不重要的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要少做。可以在每日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后,再随心所欲地做。
二
书籍《认知红利》里面提到一句话,大致是说,目标虽然重要,但目标背后的意义更重要。
这句话套用在练琴上也是。好多人不知道练琴的意义是什么,也就逐步没有了练琴的动力。
为什么而练琴?这个比练琴本身更重要。不同的人,会对练琴赋予不一样的意义。
能换个场景,使自己内心得到平静,是我练琴的意义。
三
不要认为自己现在练琴的速度上不去,或者只能练一些简单的作品等等…
只要自己的演奏习惯是科学的,练琴态度是能沉住气的,这就够了。剩下的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因为一个好的“基本盘”已经形成了,这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最困难的阶段。
四
很多人认为,想让自己的演奏技术提升,就得练习大量的作品。
想法是对的,但要注意一些问题。
如追求量的同时,不能忽略质。千万不能为了练作品而练作品,看着学了一堆作品,其实每一首都练得粗枝大叶,漏洞百出。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使自己的演奏技术得到提升,这要用科学的方式和合理的心态才能获得。
我的习惯是,不去追求量,专注于当下的一首作品。先让自己准确无误地演奏出来,再按照作品的速度要求,一点点去达到这个速度。
用心地学习一首作品,胜过“会演奏”一堆作品。
五
演化,原本是生物学上的词汇,指的是一种动物或植物,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从而使自己的生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练琴过程中也存在“演化”。练琴的过程本身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准备得再充分,之前的基础有多扎实,困难和挫折依然如故。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一种“演化”的心态面对这些。
比如明明已经很累了,却为了攻克某个难点迟迟不肯休息。这时候,无论效率和心态都是比较差的,如果一味硬撑,势必会造成恶性循环。正确的做法,是要顺应身心疲惫的客观环境,让自己先去休息,而后再战。
又比如,很多乐器的学习是可以“迁移”的,即演奏技术可以“复制性”地运用。如钢琴与电子琴,竹笛与洞箫,琵琶与柳琴等。一部分学琴者还保持着“点状”思维,学习可以迁移的乐器时,依然翻开教程,打开视频,从第一课学起。大可不必,要学的只是前一种乐器没有的特性。“线性”思维会让我们不再去做无用功,不再浪费时间。
六
从小听说了“以曲代功”和“以功代曲”这两个词,指的是乐器训练中的方式。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训练方式。“以曲代功”,指的是不去练习基本功,通过大量的作品练习,增进自己的演奏技术;“以功带曲”,指的是作品的练习量可能不多,但很注重基本技术的练习。
我认为现在科学的乐器训练方式,是需要二者的融合。首先在前期学习时,以“功”为主,辅助以一些小曲和练习曲的训练。这样既能检验基本功的练习成果,又可以避免纯练“功”的枯燥;在训练的中后期阶段,“功”的练习不应占据每次训练中较长的时间,一般以一半不到为宜。这时要着重训练对音乐作品的把握。注意,以“曲”并不是把很多作品拿出来潦草地演奏一遍就完事,这样除了有一些视奏能力上的提高外,对其它方面提升不大。这时应该“刻意练习”。也就是按住一首作品,把它仔细研究,细细研磨,演奏精细化。训练时应将作品分段分局训练,加上节拍器的辅助,不可急功近利。这样练习一首作品的效果,胜过泛泛练习一百首作品。
七
一种节省体力与精力的一种练习方式。
攻克某一难点乐句时,不要受该处的表情记号影响,练的时候,先用较轻柔的力度顺下来。等指法准确无误后,再上各种力度强弱等。
八
练琴过程中,如果感到些许疲劳感,但又不是很累,这时可以把速度稍放慢一些,也可以用轻柔的力度演奏,更可以二者兼施。
九
碰到速度较快的作品,别怕,别退缩,从你能适应的那个速度,慢慢一遍遍地重复就行。
不要觉得离目标速度还那么遥远,只管重复就行。
重复的次数够了,你心中和你手中,自然就有答案了。
要是还没答案,别急,只是还没重复够。
十
之前和学生聊到过选购乐器的问题。
我给学生举了个例子。武侠小说中的大侠,有的拿把木剑就可以纵横江湖,请问为什么?
内力深厚,学生回答。
选乐器也是一样。有一个称心如意的乐器绝对是件好事,但不可把这看得太过于重要。因为比这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演奏功力与综合素养。
十一
重复不是无脑的重复,而是要有“质量”的重复。
也就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思考例如以下几个问题:
1.下一遍能够比上一遍再快些嘛?快多少合适?
2.上一遍的错误,我这一遍要把它避免。怎么避免?
3.这遍有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下一遍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的问题只是举例,最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做强化训练,这个思维一定要有,它是刻意练习的精髓。
十二
虽然说练琴时,慢练是好事,但不可故意“抑制”自己。
明明具备了演奏相对较快速度的能力,但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于是依然在这个较慢的速度上练习了很久,浪费了很多时间。
有人说,我不知道自己能演奏多少速度怎么办?
那就用最笨的方法——尝试法。先估摸着选择一个与自身能力匹配的速度,开好节拍器去练习。如果轻松跟下来了,可以尝试着把速度调快5-10;如果稍微有些紧张感地跟下来,可以尝试着把速度只调快1,或者不调,练习两遍后再调。
练习达到一定强度后,对自己所能适应的速度就会清晰。
十三
练琴即使练熟了,也不要三心二意。
要在熟练的基础上“丰富”作品,即加入“自己的东西”。
什么是“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除了要按照乐谱中的各种表情记号演奏外,自己还可以尝试一下,怎样才能处理得更好听?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可以尝试。
甚至,也可以“颠覆”原乐谱中的表情记号和速度标记,换成自己理解下的一切。
十四
练琴,别想着一遍就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和演奏要领,也别想着不会出错。
很多功夫是在试错的堆积中形成的。经不起枯燥的洗礼,经不起打击,完美主义者,不适合学琴。
十五
能够把琴练好的人,做其他的事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能把琴练好的人,至少具备了三种能力:
1.沉着冷静的处理事情能力。
2.懂得延迟满足的忍耐能力。
3.不断优化升级的思维能力。
这些能力也是做好很多事的基础。
十六
很多人在看到“基本功”三个字的时候,总会快速想到那些手指、气息、力量、耐力等这些外化的形式上。
其实不止这些。耐心、毅力、定力、决心、思考力、判断力、变通能力等,这些内在的东西也是基本功。
或者可以说,是基本功的基本功。
十七
为什么一首作品迟迟练不下来?
抛去作品的难度问题,很有可能是基本功的欠缺。
既欠缺力量、速度、耐力等外化形式,也欠缺内在的思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