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礼乐山东日照五莲非遗系列省级非遗项目

来源:柳琴 时间:2025/1/19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

还记得小时候,搬着小凳子,等着锣鼓点子开台,唱大戏的情景吗?

要听当然要听我们本土的、原汁原味的五莲茂腔,作为一个五莲人,几乎人人都能唱上几句《小姑贤》或《罗衫记》,尤其是四五十岁以上的,那是随口就来!

五莲县是茂腔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深受五莲人民的喜爱。除正式演出外,豆棚瓜下,月夜纳凉,都可以听到茂腔淳朴浑厚的曲调。茂腔是五莲人民重要的精神食粮,“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沿上,花针扎在指头上”,由此可见茂腔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五莲茂腔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民间小调,明代末,敲狗皮鼓(或牛皮鼓)演唱的“姑娘腔”传入五莲境内,与本地花鼓秧歌相结合,演变为“肘鼓子”,唱者以方言似曲调,伴奏配以肘鼓、手锣。乾隆年间,“肘鼓子”已广泛流传于五莲民间。

十八世纪左右,“肘鼓子”在演变发展中又吸收了苏北外来柳琴戏的伴奏及腔韵,乐器加以柳琴或月琴、二胡,唱腔末句的尾音,用高八度行腔,习称“打冒”,统称“冒肘鼓”。

十九世纪左右的“冒肘鼓”时期,京剧、河北梆子传入五莲,出现了“三合一”演出方式,即大戏(京剧、河北梆子)之前先演小戏(五莲茂腔)的演出格式,受其影响,“冒肘鼓”的腔调发生了变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冒肘鼓”艺人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在保持自己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上,伴奏加上了京胡、京二胡、三弦等,逐渐以京胡为主弦;打击乐陆续加入了板鼓、锣、镲、手锣、堂鼓等,亦有了角色唱腔的分配及固定板式,成为正式舞台演出的早期戏剧——冒腔,新中国成立后冒腔改为茂腔。

五莲茂腔的演唱和对白均采用地方方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方言是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互区别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代相传的方言土语也体现出了这种富于活力的语言文化的魅力所在。五莲方言是五莲茂腔在演唱中表现出来的重要特征。

茂腔源于农村,在农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表演也趋向于大众化,符合农村群众的喜好。艺术源于生活。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会穿插一些夸张搞笑的动作引起观众的兴趣,穿插五莲方言特有的腔调对白,增加演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例如五莲茂腔《孟姜女》中,孟姜女千里寻夫寻到了山海关,守关的老爷(官员)听说她是苏州人,一定要听她唱个小曲才肯放人过关。两个丑角扮相的衙役同情孟姜女的遭遇,对老爷的刁难心中不平,脸上也显露出不满的神色。于是借给大人搬凳子的时机,两个眼神相互交流,不约而同的将守关大人高高的架起,并将其重重的摔到了凳子上。大人一个不妨,猛然坐下,把凳子都坐坏了,直摔得龇牙咧嘴,连声喊疼,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再来聊聊唱腔,唱腔是传统戏剧的核心,它能够体现出各种戏剧音乐的独特风貌。

男腔主要行当有小生、老生和净,老生多表现中年人和老年人,演唱风格高亢苍劲,如茂腔戏《双玉蝉》中曹芳父亲的角色;小生多表现英俊的文人雅士,演唱风格刚劲挺拔,如茂腔戏《罗衫记》中状元的角色。净多是表现粗犷豪放的人物,演唱风格雄壮有力,如茂腔戏《秦香莲》中武官的角色。

女腔主要行当是老旦和花旦。老旦的演唱高亢柔美,花旦则要展现珠圆玉润。女腔最具特色的唱腔就是“打冒”,即在唱腔中某处翻高八度演唱,这也是茂腔这一名称的由来。这种形式就是在冒肘鼓时期非常流行的唱法,再加上五莲方言拉长语调,翻高八度之后的韵味更加婉转优美,深受观众喜爱。

五莲茂腔专有的传统曲牌有:《柳青娘》、《驴耳朵》、《鬼扯腿》、《搏簸箕》、《赶集》、《谈情》、《油壶嘴》、《油壶》等,有经过自行改编整理的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狮子楼》、《红罗帐》、《罗衫记》等。后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深入,曲牌内容也有时移植引用吕剧、京剧等其他曲牌。

五莲茂腔根植于民间,吸取本地最流行的民间故事,反应五莲本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成为五莲人民所喜闻乐见且雅俗共赏的瑰宝艺术。其剧本内容丰富,音乐风格多样,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戏曲,对世界音乐库的丰富和完善,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传统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以表现男女爱情、家庭伦理的题材为主,或歌颂敢于破封建枷锁,大胆流露真挚爱情的青年男女或反映劳动人民的善良愿望和斗争意志,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罗衫记》等。建国后反映民主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剧目为茂腔添加了新的内容,移植上演了《李二嫂改嫁》、《朝阳沟》等剧目。近几年创作演出了《义务干部》、《升天记》、《体彩情》、《丹土情》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现代剧目,极大地促进了五莲茂腔的发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五莲茂腔因其鲜明的地方特性已经成为五莲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宣扬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贬斥假恶丑现象,对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提高文明素质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五莲茂腔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是五莲本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为本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长久不衰的生动艺术载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