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国家级非遗柳琴戏演员呼吁重视人才梯队建设

来源:柳琴 时间:2022/8/24

年,柳琴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柳琴戏表演《月儿圆圆》。 孙宏瑗 摄

中新网临沂4月18日电(孙宏瑗)“一轮明月挂高空,万家团圆喜盈盈。”怀抱“公鶏”的柳琴戏演员手提菜篮、徐徐上场。18日,在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柳琴小戏《月儿圆圆》开演。该戏以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环保”问题为题材,展现农村干部的工作状态及农村民众的生活。

柳琴戏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表演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新表现形式,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但其目前仍面临演员短缺、教师缺乏等传承困境。

图为,柳琴戏《月儿圆圆》演员怀抱“公鸡”、手提菜篮。 孙宏瑗摄

柳琴戏以地方语言为基础,较接地气,普遍展现民众生活中的家长里短。 孙宏瑗摄

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柳琴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桂红介绍说,该戏既有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又具备现代戏曲写实的精髓。“柳琴戏与其他地方戏一样,以地方语言为基础,较接地气,普遍展现民众生活中的家长里短。”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清朝乾隆年间起源于山东临沂兰山、郯城一带,分布于鲁、苏、豫、皖接壤地区。 孙宏瑗摄

柳琴戏既有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又具备现代戏曲写实的精髓。 孙宏瑗摄

“在借鉴其他姊妹地方戏曲的同时,我们会引入现代歌曲、舞蹈等。”刘桂红告诉记者,该中心创作新剧目时,在不失去柳琴戏传统韵味基础上,会不断添加新的元素,以提高剧目可看性,更好地适应当下人们的审美习惯。

刘桂红举例介绍,该中心创作的柳琴戏《沂蒙情》加入了临沂民歌《沂蒙山小调》,根据剧情需要,保留了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根据剧情修改了歌词;演员奔跑时还加入了现代舞蹈动作。

“为适应市场需求,临沂市整合柳琴剧团、歌舞团、蒙山沂水大剧院的力量,建立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孙启忠介绍说,该中心还在中国国内广邀知名编剧、导演、作曲和戏剧评论家等业内人士,借助现代技术,先后打造出《沂蒙情怀》《王祥卧鱼》《沂蒙情》《沂蒙魂》等一大批精品力作。

孙启忠认为,高层次人才一般到不了地市级剧团就已经被分流完毕,加之先前艺术院校和剧团各自发展,人才的培养出现断层。“目前,柳琴戏表演领域不仅演员短缺,教师也同样缺乏。”

图为,《月儿圆圆》演员正在化妆。 孙宏瑗摄

“培养一个戏曲人才一般需要8至10年。”孙启忠说,戏曲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该中心通过将优秀剧目带进小学,邀请中学生进剧团观看演出等,培养孩子们学习戏曲的兴趣。他呼吁社会各界人士重视戏曲人才的培养,加大艺术院校建设力度,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清朝乾隆年间起源于山东临沂兰山、郯城一带,分布于鲁、苏、豫、皖接壤地区。柳琴戏曲调流畅、节奏明快、有多种花腔。(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