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
编钟与大型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
编钟,被誉为“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华夏文明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多年的历史底蕴。12月29日晚,“国之重器”编钟的磅礴之音将再次响彻武汉琴台音乐厅。此次新年音乐会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办,武汉音乐学院承办。著名指挥家彭家鹏先生执棒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倾情演出。
01:02曲目单及作品介绍
1、编钟与民族管弦乐《春节序曲》
李焕之曲谭军配编钟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先生于年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这套作品取材于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动人、质朴的音乐语汇向大家展示了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欢度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场景。
2、编钟与民族管弦乐《茉莉花》
刘文金曲
民族管弦乐《茉莉花》是刘文金在年创作的单乐章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作品具有恢弘的气势,粗犷的气质,隽永的灵秀,以及细腻的雕琢。其主题的整合手法、自由的曲式结构所折射出来的独特的创意和构思,以及在乐器编配上所反映的全新理念标新立异。作者以江南和河北两种不同情趣的“茉莉花”民谣为音乐主题,对比展开乐曲:江苏的“茉莉花”轻柔、细腻、流畅、委婉;河北的“茉莉花”旋律跳跃活泼,其吹歌的风味极为浓烈。
3、编钟与民族管弦乐《和鸣》
龚华华曲
为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而作。作品旨在追承中国古代不同材质乐器的“八音”和谐共鸣(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弘扬楚地音乐“八方之乐,和而鸣之”的风尚,展现多年前的古器编钟与现代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共同奏出和谐之音,可谓“古今和鸣”。该作品使用古楚地域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为创作素材,使用单主题动态衍展与多主题对比相结合,试图刻画出“礼乐”、“夜宴”、“乐舞”、“战鼓”等诸多“场景”穿越和意境。
4、笛子与民族管弦乐《江河情》
孔建华曲
笛子独奏:荣政
中原笛乐的创始人孔建华先生生于黄河岸、成长于长江边。长江与黄河既生养了他,又给他提供了无尽的艺术源泉。先生创作此曲时已是花甲之年,凭栏远望、抚今追昔、慷慨于胸!此曲大气磅礴,既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礼赞,也是先生多彩人生的总结。
5、编钟与民族管弦乐《春暖花开》
谭军曲
庚子初春,武汉大疫,自我封城,万众同心,全民抗疫,感天动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党中央一声号令:驰援湖北。一时间,医无私、兵无畏、民齐心。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社区干部奋战一线,亿万军民同心同德,华夏同胞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勇毅前行。
《春暖花开》以年抗击新冠疫情时间线为中轴,以湖北地域风格曲调为素材,并选用具有华夏礼乐文化符号的曾侯乙编钟为特色乐器,力求展示一幅寒冬已去,春暖来临,曙光普照乾坤,花开神州依旧的壮丽画卷。
6、编钟与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
姜莹曲
“春风不度玉门关,无数铃声遥过碛”乐曲是以西汉年代开辟的古丝绸之路为题材而作。此曲富有浓郁的东方阿拉伯音乐风格,同时融合了弗拉明戈、探戈、踢踏舞等节奏元素,既体现了悠悠古情,又有着展望未来的宽广胸怀。
7、编钟与民族管弦乐《我的祖国》
刘炽曲刘文金编曲谭军配编钟
作曲家刘文金先生根据刘炽同名歌曲主题与河北民间乐曲《淘金令》为素材重新编创的一部民族管弦乐曲。主部曲调宽广、舒展,豪放、抒情。赋予歌唱性;中段热情欢快、节奏鲜明,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深情的祝福和诚挚的赞美。
艺术家介绍
彭家鹏彭家鹏著名指挥家,国家一级指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武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交响乐团、东方中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电影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交响乐团、捷克国家交响乐团常任客席指挥。曾获“中国金唱片指挥特别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彭家鹏于年获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硕士。年在荷兰获得第35届国际康德拉申指挥大师班奖。他学贯中西,积极倡导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交响性和中国当代民族乐团交响化的探索与实践。自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指挥“中国——维也纳新春交响音乐会”后连续13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指挥世界各大乐团,引起巨大轰动,为中华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率团赴瑞士、德国、美国举行中国民族交响音乐会,奥地利《信报》称他为“兼有日本小泽征尔和意大利指挥大师穆蒂的指挥风范”。年获得以培养世界大师级指挥而闻名的维也纳音乐表演艺术大学歌剧指挥文凭,得到导师康阿德莱茵特纳教授评语:“彭家鹏先生有着非常不凡的才华、高度的敏锐和细腻的乐感使他的指挥艺术臻于完美”。
荣政荣政,武汉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笛子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笛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笛子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笛子、葫芦丝学会名誉会长。三度被中国文化部聘为政府艺术奖“文华奖民族器乐大赛”评委。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专家评委,CCTV民乐大赛评委。
其笛艺立足于中原笛乐风格,同时兼收南北笛乐之长,演奏技艺精湛、音乐表现奔放而不失细腻,演奏乐曲广泛,舞台风格大气沉稳而富有激情,是当今中国“中原笛乐”的代表性演奏家。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学生,许多学生在全国性的民乐比赛中获奖。两度被武汉音乐学院授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及“优秀教师”、“专业比赛指导教师奖”、“教书育人贡献奖”。同时,还和国内外众多著名的音乐团体合作,进行了众多卓有成效的演艺及对外交流活动,获得了广泛赞誉。曾赴美、欧、亚、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及港澳台演出和讲学。录制出版了多盘演奏专辑,创作了多首笛子乐曲,撰写、编辑出版多部(篇)专著、教材及论文,是当今中国笛坛富有成就的笛子演奏家。
乐团介绍
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是在原武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的基础上组建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乐团成员由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乐器演奏学科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教师们曾经以演奏家身份多次出访亚、美、欧、非各洲及世界各地而获得好评。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彭家鹏先生是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中国著名指挥家,他对中外音乐作品的独特诠释和深刻理解以及对各种音乐风格的驾驭能力和指挥才华,使乐团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在他的指挥下,东方中乐团的音乐会演出精彩纷呈,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好评。现任团长为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谭勇。乐团充分享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重点学科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乐器演奏学科在教学、科研、创作、演奏上所形成的丰厚资源,包括被誉为青铜之王、百器至尊的楚曾百钟和精良的乐器配备。乐团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探索与实践,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上,发挥实践创新精神,不断追求中国音乐艺术意境创造的新境界。
乐团参演人员名单
指挥:彭家鹏
助理指挥:谭军
二胡I:白丹、刘思琪、郑慧慧、郑超凡、王佳欣、薛泉、唐家祺、杨靖婷、吴亚楠、李琼、敖妮儿、杨文君
二胡II:尹君珺、王越、李沅原、林梓欣、李沂美、朱杰、程大伟、喻子恺、温珍子、陈云姣、章思聪、汪陆凤
高胡:姚可馨、熊晨安、匡乐君、徐梦祺、施雯静、陈玥、童千千、丁雪妍、俞佳、刘锦坤
中胡:汪媛、向钊册、刘慕楠、聂旖旎、薛诗琪、何婷婷、肖静涵、李琦
大提琴:李甄、黄沫涵、张雯、张元曦、魏弘昊、樊怡雯、尹承俣、戎晨宇
低音提琴:杨智皓、杨灿、刘寒琪、黄昊波、陆荟桥、范立洋
扬琴:谢柠嵘、谢思懿
琵琶:金格格、李润秋、李雷智子、多俊
柳琴:华卉、赵子倩
古筝:陈妍、潘栎霓
中阮:黎芸、文思家、李柯萱、郭柯莹、许婉婷、李思彤、张宇翔、张世茂
大阮:徐紫轩、姚弘、王莹瑛、文雯
梆笛:谢闻吉、陶汉生
曲笛:吴恒昌、陈语嫣
新笛:况禄师、冯昭鑫、陈梓煜
高音笙:朱廷杰、李航、王月、沙玉隆
中音笙:宋世杰、周璟隆
低音笙:谢锦鹏、冯旭东
倍低音笙:冯艺炜
高音唢呐:张云山、陈一亨、赵小鑫、张高淞
中音唢呐:刘亚阁、杨玺臻、郭曈歌
低音唢呐(喉管):邓清玄、任炬明、靳璐铭
打击乐:王韵铭、龙稳、梁馨文、林思雨、赵彤、苏一凡、许家宁、杨智雅、徐国伟、王翠诗、丁宇杰、江旭坚、姚智、张连波、屈嘉鸿、赵竞程
编钟:刘思含、高诗雨、薛涵予、张溢莉、朱妍霖
大钟声部:王泽敏、陈剑胆
乐务:熊晨安
谱务:华卉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是中国中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年,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和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部分组建而成的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建校起点。其前身包括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湖南音乐专科学校()、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和香港中华音乐院()等。她们共同构成了武汉音乐学院丰富多样、积淀深厚的音乐教育历史传承。年学校与武汉艺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湖北艺术学院。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音乐院校之一,是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音乐与舞蹈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7个本科专业中3个专业(音乐表演、音乐学、录音艺术)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并于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是省级一流专业。现有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和艺术硕士(音乐、舞蹈领域)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设有作曲系、音乐学系、中国器乐系、钢琴系、管弦系、声乐系、舞蹈系、音乐教育学院、演艺学院、研究生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课部、继续教育学院(含成人本科教育)等教学单位。有从音乐附小、音乐附中、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层级。
学校国家级音乐表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全国2个音乐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学校音乐创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是由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首批立项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是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报《黄钟》为全国9种音乐类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建设有东方交响乐团、东方中乐团、中华编钟乐团、东方合唱团、东方舞蹈团等一系列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品牌性载体。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民满意的高水平音乐学院为建设目标,施行艺术表演、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方针,秉承立德、自强、崇文、精艺校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多样化音乐舞蹈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担当文化传承创新使命责任,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