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牡丹奖是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全国性曲艺艺术专业奖项,是曲艺界的最高奖。据了解,9月16日晚,“宿迁牡丹颂”——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喜迎二十大说唱新时代”成果汇报演出将在宿迁市举行。“牡丹”花开宿迁,意义非凡,近期也有不少来自外地的优秀文艺志愿者来到宿迁,为市民朋友带来精彩的表演,9月6日,笔者对话多位文艺志愿者,感受他们眼中的宿迁。
王晓红:很高兴能通过柳琴戏与宿迁“互动”
“三天不听拉魂腔,吃饭睡觉都不香。”这句俗语说的正是传统戏曲柳琴戏。说到柳琴戏,宿迁的观众肯定不陌生,柳琴戏在宿迁的发展,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刘氏家族在皂河安澜龙王庙古戏楼演唱的“拉魂腔”。柳琴戏凭借着既有南音的柔美低回,又兼北音的粗犷旷然的特色,深受本地群众喜爱。
9月6日,笔者对话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省级传承人王晓红,了解她近期来到宿迁表演的感受。王晓红说:“在数年前,我就曾来到宿迁表演柳琴戏,宿迁的观众给我的印象是:热情、懂戏。表演过程中,该鼓掌的时候,宿迁的观众会拿出全部热情鼓掌,不该鼓掌的时候,宿迁的观众绝不会乱鼓掌。表演时,作为演员,我和大家互动得很开心。”
“作为一名演员,在舞台上要引发观众的共鸣,要给观众留下印象。塑造一个角色很容易,但是要成功塑造一个角色却很难。作为一名演员,把角色演到观众心里去,那就算得上成功。希望宿迁的观众能喜欢我的表演。”王晓红说。
王晓红表示,自己和宿迁的部分柳琴戏演员也经常交流柳琴戏,希望自己在宿迁能为广大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也希望宿迁的柳琴戏演员们能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让更多的观众走近柳琴戏,了解传统艺术,更好地发展柳琴戏。
陶琪:通过好的作品,让文化进万家
“大约在十多年前,我就曾经来到过宿迁表演,这次再访宿迁,觉得这座城市的变化非常大。”第十六届梅花奖获得者、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陶琪说,这一次来到宿迁,自己很直观地感受到宿迁的城市建设在高速发展,尤其是来到表演的一些剧场,觉得相关的设施设备都配套齐全,可见宿迁对文化文艺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笔者了解到,陶琪曾获得第十四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多项荣誉,她主演的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侯门之女》等作品不管在苏南还是苏北地区都很受欢迎,她说:“这次演出来到了项羽的故里宿迁,让人产生了满满的文化归属感。文化能够浸润人们的心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荣幸给宿迁人民带来表演。”
陶琪表示,这次能够参与江苏省文艺志愿者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仪式暨“国色添香”梅花奖牡丹奖获得者专场演出,自己非常高兴。时隔多年,她再次来到宿迁表演,感受到宿迁唯一没变的是:观众对文化文艺事业的热情。接下来,自己也会进入宿迁的一些社区表演越剧,吸引更多人走入剧场,发现越剧的魅力。“通过好的作品,最大范围地传播越剧文化,让它被更多的人接受与喜爱,让文化进万家,这是我们戏剧工作者的最大愿望,也是最令我欣慰与满足的地方。”陶琪说。
王瑾:目光聚焦宿迁这座城市
9月6日,在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小剧场的表演后台,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王瑾整理好妆发,等待上台表演。
“其实两年前,我就来过宿迁演出,这次再回来,依然感觉很亲切。宿迁这座城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干净’。”王瑾笑意盈盈地说,虽然每次在宿迁停留的时间都不会太长,但是宿迁市区街巷干净整洁,公园绿地也是生机盎然,步行在宿迁的大街小巷,感觉是一种享受。
“传承、创新、跨界是我一直在研究的课题,在面对书场里的老观众,把最原汁原味的艺术奉献给他们;面对不了解评弹的观众时,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甚至于流行文化元素,用新的方式去呈现。”王瑾介绍,评弹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对演员要求很高,不但要求“说、噱、弹、唱、演”五门功课齐全,还要对其他艺术触类旁通兼收并蓄。
“上一次在宿迁表演时,观众的热情就感染了我,我觉得宿迁的曲艺爱好者都是很有素质的。”王瑾说,自己知道宿迁有苏北大鼓、苏北琴书、淮红戏等曲艺,也都是通过吹拉弹评唱等方式来表演,所以来到这个“中国曲艺之乡”,她也很开心。
王瑾表示,每两年评选一届的中国曲艺牡丹奖是曲艺界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