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梁新慧/文图
稀有剧种唱主角,活态传承进清华。11月26日下午,“中国非遗戏曲进校园—清华大学校园戏曲节河南稀有剧种展演媒体见面会”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行,主办方宣布:继去年首次走进清华大学之后,今年11月27日至29日,河南七个稀有剧种将走进清华大学,上演经典大戏和折子戏,让清华师生感受河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次展演活动是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下,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支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承办。11月27日至29日,太康道情、延津二夹弦、商丘四平调、永城柳琴戏、濮阳大平调、安阳怀调、沁阳怀邦等来自河南省的七个稀有剧种,将在清华园唱响经典大戏和折子戏。
发布会上,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总经理李志远说,这是河南稀有剧种再次来到清华大学举办展演活动,旨在弘扬戏曲文化,促进民族艺术传承,抢救濒临失传的稀有剧种,推动河南省稀有剧种的发展,为稀有剧种开拓市场、注入活力,让这些非遗项目活起来、火起来。“每场演出,都将通过互联网戏曲平台进行直播,每场演出开始前,均设立场外直播间邀约相关部门领导、院团负责人和主演以及现场观众进行直播访谈。”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发布会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文历史文化的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被誉为“戏曲之乡”的河南,除豫剧、曲剧、越调三大主要剧种外,目前共有31个稀有剧种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稀有剧种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独特的唱腔以及灵活的表演形式,凝结了地方的审美情趣与风俗习惯,承载着地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原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校园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主要阵地,年校园戏曲节期间,在李树建院长的号召与带领下,河南稀有剧种首次走进清华,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先后上演了五个经典剧目,特别设置了戏曲体验、互动直播、八大仓开启仪式以及五场演后专家研讨会等板块,以及举办rsquo;下社区rsquo;和rsquo;进小学rsquo;系列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说河南的戏曲文化在清华园引发了非常热烈的反响,清华师生在观赏演出、参与互动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不同剧种所展现的地方特色,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尤其是作品中传递的家国情怀、戏曲美学,给师生观众带来启迪和感动。”
彭刚说,此次“中国非遗戏曲进校园-校园戏曲节河南稀有剧种展演”系列活动,将上演的精彩的剧目和折子戏,并设计了一系列互动、体验环节,相信能够让更多的清华师生更加了解地方戏曲艺术之美、感知中原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有助于树立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用传统戏曲艺术之美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发布会上,参加本次展演的太康道情、商丘四平调、延津二夹弦、濮阳大平调、永城柳琴戏、安阳怀调、沁阳淮梆等7个来自河南的稀有剧种剧团代表登台亮相。延津县二夹弦、安阳怀调、沁阳怀梆、濮阳大平调的演员们登台表演了他们的拿手绝活,展示了中原大地稀有剧种的不同风情和独特魅力。
发布会上,有关领导和嘉宾给参加此次展演的七个稀有剧种代表颁发了清华大学展演证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