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村村有好戏滕州杨楼村赔本买卖换来好戏

来源:柳琴 时间:2024/1/14

在滕州市张汪镇杨楼村,每天都会听见或高昂铿锵或宛转悠扬的戏曲唱腔,伴着或轻缓或急重的琵琶声与台下观众的叫好声远远传来,那是小村正在上演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柳琴戏。

“听戏的有俺村的,唱戏的全都是外村的。”10月13日,杨楼村党支部书记杨学伟介绍说。

柳琴剧社的演员们在排戏。

从年起,越来越多的戏曲爱好者聚集到杨楼村。“人家这个村环境好,还有戏台,村里免费供我们喝茶、用电,有时还管饭。”66岁的丁楼村村民李西友说。

杨楼村为什么做这“赔本的买卖”?“我们搭台,他们唱戏,娱乐村民,引来游客。”杨学伟用16个字道出了杨楼村的谋划。

看戏的既有本村,也有外村的,还有从城里来的。

这几年,杨楼村花大力气整治村庄的人居环境。铺路、栽树、种花,清淤、修桥、安灯,让原本脏乱差的村庄变成了花园村,垃圾坑也变身休闲垂钓园。“我们把景观提升作为村子的一大特色。”杨学伟介绍,“人们可以在水边漫步,也可以打牌听戏。”

环境美了,人气旺了。每天下午3点,柳琴剧社的演员们雷打不动地到杨楼村过戏瘾。婉转的唱腔引来观众无数。戏台下的多人,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59岁的村民刘翠霞,家离着戏台近,琴声一响,她就搬着家伙什来到戏台下,和别的村民一起,“织网听戏两不误”。64岁的井继昌是前寨子村村民,他说:“这里环境好,听戏不要钱。八月十五不但给演员们发月饼,我们这些看戏的也有份。”他是有空就来。

村民刘翠霞(左)和姐妹们一起搬着家伙什来到戏台下。

“一台戏”引来的还有各色“网红”。唱戏、唱歌的,做直播的、拍视频的,都来了。每天下午,杨楼村就像赶集似的,人来人往。“网红一多,能把我们杨楼村的名声打得更响。”杨学伟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上面的视频:“看,光剧团的粉丝就到了10万多。”

更多的来人是游客。特别是节假日,滕州市区的、微山县城的,人们扶老携幼到这里游玩、听戏。“东有葡萄采摘园,西有百果品尝园,中有休闲垂钓园,村里周边是花园,天天娱乐进戏园,进了杨楼,怎么玩都行。”刘翠霞说。

古薛文化馆内与饺子相关的介绍。

为了留住更多的游客,这两年杨楼村又建起了乡村文化展示馆、古薛文化馆。“离俺村不到米,就是历经夏商周三代的薛国故城,迄今发现最早的水饺就是在那里出土的,出土时就盛在这样一件食器内。”杨学伟指着一件青铜簠(fǔ)仿制品介绍说。

多年前的饺子打开了杨楼村人的思路。他们正在和一家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冷库和销售渠道,把村民们手工制作的水饺销得更远。“下一步,我们还要在村里组织水饺大赛,组织饺子文化节,发展农家乐、民宿。”说起将来,杨学伟滔滔不绝。

杨楼村。

游人越来越多,杨楼村在村东北又建起了向日葵种植基地。虽时至深秋,这里的向日葵仍然郁郁葱葱。“我们收了一茬了,这是第二茬。”杨学伟准备把这里,连带边上的树林,一起打造成新的休闲乐园。

时近中午,阵阵香气传来。“今天剧社的演员们排戏,杨书记特意炖了7只鸡,准备招待他们。”一位村民兴冲冲地说。鸡是村民杨茂庆送来的,他爱唱戏、听戏,更觉得剧团给村里带来了人气,更应该好好感谢。

记者离开杨楼时,碰上回家拿勺子的杨学伟。

“留下吃饭吧,俺杨楼的饭格外香。”记者离开杨楼时,碰上回家拿勺子的杨学伟骑车而来。

如今的杨楼,香的不只是饭,还有地里的果蔬,路边的庄稼……香气,弥漫了整个杨楼的秋天。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郭杰见习记者周凡婷通讯员刁文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