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尤在教学。(通讯员供图)
株洲晚报记者/谢嘉通讯员/王玲
在醴陵市东富镇枧头洲村老街一栋民房里,总有乐器合奏之声,丝竹管弦,余音绕梁……房子主人是77岁的李舒尤,他免费为留守儿童教学民族乐器已经7年,用爱心点亮了乡村孩子的音乐梦。
公益教学,自掏腰包建教室
李舒尤退休前在原醴陵市花鼓戏剧团工作。他7岁开始自学胡琴、竹笛,学唱戏曲,年进入部队文工团,曾在四川音乐学院进修,会演奏唢呐、笙、三弦、中阮、柳琴等10多种乐器。
年,回老家定居的李舒尤发现,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有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如果能让孩子学习乐器,或许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李舒尤说,教孩子们学乐器的同时,传统民族文化也能得到传承。
想干就干。李舒尤自掏腰包购买乐器,并整修自己的老房子,打造成可容纳三四十个学生的“音乐教室”。
李舒尤分文不收、坚持公益教学。传统民乐的教学比较枯燥,孩子们很难坚持,李舒尤就进行教学创新,将游戏、互动增加到课堂。孩子们弹奏遇到不顺的时候,他从不进行斥责,而是手把手耐心指导。终于,孩子们能独立地演凑一首首曲目。
组建“少儿民族乐团”
自从村里有了音乐课堂后,孩子们更愿意在音乐课堂里度过暑假、寒假。李舒尤把当地30多个农村娃召集一起,组建成一支能演奏十多种民族乐器的“少儿民族乐团”。年,在东富镇中心学校第二届校园科技艺体节上,乐团首次亮相,为现场观众带来《思情鬼歌》和《浏阳河》的民乐联奏,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