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叮叮腔,流落民间的戏曲

来源:柳琴 时间:2022/9/24

历史是谁创造的?英雄?不,是百姓,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苦中求活的普通人。今天,我要介绍的便是普通人的戏曲,穷人听得起的叮叮腔。

中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从古至今,描写戏曲的诗词也是不胜枚举,在民国时期江苏徐州的名为杜子平的诗人,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春草茸茸》“悠扬婉转数叮叮叮叮,十八九腔七二哼,泊运明清漕运日,彭城利国亮童声。”那么诗人心里悠扬婉转的叮叮腔,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戏曲呢?又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

江苏徐州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而著称于世,有着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柳琴戏、梆子戏、叮叮腔,在这几种戏曲中,只有叮叮腔是土生土长的徐州戏曲,唯一产生并发展于徐州的地方戏曲文化。

它诞生于徐州北郊,铜山县利国镇厉湾村,时间约为明末清初,流布范围仅限于周围的三个自然村,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只是在利国镇周边地区活动。

叮叮腔出身贫寒,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只是流落民间的小戏,从未登过大雅之堂,可谓乡野之戏。叮叮腔的主要唱腔是八句腔,它的主奏乐器是月琴,叮叮腔在没有固定的传承框架的状态下,自生自灭的生存了四百多年,如此顽强。

情丽柔婉,细腻抒情,是徐州劳苦人民无法抵挡的魅力。徐州位于我国中东部,有北国锁钥、南国门户之称,南北文化在此地交融荟萃,故其兼具南方的柔婉清丽,又有北方高亢激越的唱腔特征。

诗文中“十八九腔七二哼”,十八调指的是十字头、乱弹、铜器调、披甲调、拉马调、潼关调、打揪调等,九腔包括彩腔、春腔、哭腔、昆腔等。

明清漕运时期,彭城利国,商路即戏路,水路即戏路,大运河带来了南北交通的便利,同时惠及了运河两侧城市的文化。

这是劳苦人民创造出来的戏曲,是汗水与泪水浇筑出的史诗音乐,承载了苦难,却激奋着人们不屈不挠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值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