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国家艺术基金专栏评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

来源:柳琴 时间:2022/10/28
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 http://m.39.net/pf/a_6210224.html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红色文化凝结着仁人志士为国为民的丹心碧血,回荡着中华民族复兴奋进的铿锵足音,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一座宝库。沂蒙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发展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又是党和军队重要根据地所在。临沂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临沂讲话精神,用民族音乐的艺术形式弘扬沂蒙精神,用民族语言畅想沂蒙文化史诗,站在新时代文艺肩负的职责使命的高度,以新的视角和艺术手法展现了沂蒙精神,丰富了我国红色文艺创作的宝库。

我以为,沂蒙题材艺术创作,固然要讲究艺术技巧,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准确把握沂蒙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据统计,从年山东省委领导抗日武装起义开始,到年解放战争胜利,沂蒙地区发生过余次战斗,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人血染疆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又涌现厉家寨、九间棚村等典型。正是沂蒙地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孕育了沂蒙精神。《沂蒙史诗》的创作者对此有深刻体悟,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通过《远古》《蒙山情》《沂水谣》《沂蒙姐妹》《血色黄昏》《铁血丰碑》《光荣足迹》《沂蒙赞颂》等九个乐章,诠释了沂蒙精神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篇章、完成了沂蒙精神的一次舞台意象营构。当我们聆听舞台上或激昂或清澈或振奋或呜咽的乐声,沉浸在充满感染力的旋律之中,眼前浮现的是沂蒙故事的生动场景、沂蒙英雄的光辉形象。在这里,听觉与视觉实现了感通与交融,产生了强大的共情效果,引领人们进入艺术的圣地、攀上精神的高峰。

如果从创作角度探寻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首先应是创作者精湛的艺术修养。作品以民族管弦乐为主,采用了合奏、协奏、人声与乐队、配乐诗朗诵、话外音等多种听觉艺术形式,并配合绘画、雕塑等舞美手段的运用,使丰富多样的感官体验实现了和谐和统一,引导观众逐渐进入情境之中,从耳目之愉升华之心灵之陶冶。而更重要的,是《沂蒙史诗》作品对地域美学密码的准确破译。所谓地缘美学密码,是指植根于区域的历史和生活体验之中、呈现地域特色文化精神的符号系统,它可以以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又是同类题材的最大公约数。妥当地运用这些密码,有助于作品形成独特、统一的艺术风格,以及鲜明的艺术识别度。优秀的歌剧《沂蒙山》正是把《沂蒙山小调》拆解并创造性地贯穿全剧多个环节,成功塑造了作品的独特气质。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沂蒙史诗》同样大量使用沂蒙地区音乐元素,特别是久负盛名的《沂蒙山小调》,用民族音乐语言畅响了沂蒙文化,赋予“沂蒙精神”更加立体化的内涵和具象化的形式,在民族与现代、特殊与普遍、大众与高雅等艺术哲学命题上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把革命精神的民族美学表达向前推进了一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回顾历史,沂蒙题材一直是我国舞台艺术创作中屡获丰收的沃土。一代代文艺创作者深度开掘沂蒙精神,奉献出从京剧《红嫂》到舞剧《沂蒙颂》、柳琴戏《沂蒙情》《沂蒙魂》《崔家沟》、吕剧《沂河两岸》、民族歌剧《沂蒙山》、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沂蒙红色乐舞剧三部曲”(民族交响乐《沂蒙畅想》、红色歌舞《沂蒙印象》、大型情景剧《沂蒙情深》)、芭蕾舞剧《沂蒙三章》、青春版《红嫂》等一大批作品,其中不乏获得各类奖项和广受赞誉的优秀之作,起到了启迪思想、振奋精神、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临沂大学捧出《沂蒙史诗》这样一部优秀之作,成功续写了沂蒙题材的艺术创作谱系,它所散发出的思想光芒和艺术魅力,鼓舞人们更加向往光明、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地走向中华民族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系节选,剧照由临沂大学提供)

(作者胡一峰,系《中国文艺评论》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12月17日《中国文化报》第四版国家艺术基金专栏“辉煌百年壮丽史诗”刊发特别报道

责编:吴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