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文旅观察属于山东的戏曲狂欢夜,终于是

来源:柳琴 时间:2022/12/2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九龙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2月14日晚,山东元宵戏曲晚会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歌剧厅举行,让观众们体验了一把戏曲工作者的狂欢与浪漫。

这是一场没有主持人的晚会,甚至是一场没有串词的晚会。整场晚会以一名青年女孩的奇幻之旅为主线,在与自媒体、互联网、元宇宙的创意碰撞下,她的足迹踏遍了齐鲁大地,奔涌的黄河、巍峨的泰山、喧闹的宽厚里、肃穆的英雄山……大屏幕上播放的视频、动漫皆为量身定制,单单是准备这些素材,就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跟主创团队聊时得知,他们春节前后一直在忙这件事,光鲜背后确实有太多不易。

近几年,国潮正当红。《探窗》《神女劈观》《赤伶》《万疆》等体现戏曲元素的歌曲,让现场的年轻观众热血沸腾。单看这些名字还真是有些陌生,可旋律一响就知道,它们是抖音里很火爆的背景音乐,经由职业戏曲演员演唱,别有一番滋味。此外,新民乐《象王行》将电吉他的狂放、唢呐的铿锵融合,也带来强烈的冲击力。用主创团队的话说:“整台晚会对传统戏曲的解构、重构,展现出传统戏曲蓬勃的生命力。”

戏曲晚会的核心是戏曲,这场晚会展示出了山东作为戏曲大省的实力。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柳子戏《江姐》、吕剧《我心永恒》都是红色作品中的“活跃分子”。山东梆子《闯幽州》、五音戏《赵美蓉观灯》、柳琴戏《福大妮与山杠子》、茂腔《秧歌乡的故事》则是山东地方戏曲的一批代表作。它们有的服饰华美,有的剧情精彩,有的打戏过瘾,即便是不熟悉戏曲的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这正是搞元宵戏曲晚会的意义。

搁在古时候,戏曲本身是一种潮流文化、时尚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更是受年轻人喜欢的。让人惊喜的是,这场晚会的台上台下,年轻的面孔居多。据晚会总导演李贝介绍,本场晚会的一大亮点是演员以80后、90青年演员为主,算上最后出场的几位梅花奖得主,平均年龄也不超过35岁。现场观众也是如此,年轻观众明显增多,而且能看得津津有味、掌声不断了。

在后台,辅助团队同样洋溢着青春气息,充满活力,这是在官方场合的演出中不多见的。这年头,懂技术容易,懂潮流难,想要知晓年轻人兴趣点,还得靠年轻人自己。年轻人的眼里有光,有那么多人愿意为弘扬戏曲艺术、传播国风好声音去努力,这是最值得高兴的。

如今搞传统文化的,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想“出圈”,可能出圈的还真不多。作为文化大省,山东的压力不小。要出圈,首先得拿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戏曲跟二次元、街舞、网红古风歌曲结合,且不论合适不合适,能想到用这些元素来结合,敢于迈出这一步去大胆尝试,就已经嬴了。天下的路子都是蹚出来的、试出来的,文化“两创”尤其如此。

当然,狂欢过后,戏曲创新将难上加难。凭借新奇的声光电、服化道吸引年轻人打卡拍照、拍视频远远不够,毕竟走“技术流”太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即便一时红火,两三年后又当如何呢?做好创新的下半篇文章,还是得抓住根本,让戏曲的内核真正被年轻人接受、直抵人心,就像晚会结尾的冬奥“彩蛋”那样,“一起向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