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脱贫攻坚祭英魂追记山能临矿驻沂水县沂

来源:柳琴 时间:2023/3/23
白癞风的症状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788013183597632&wfr=spider&for=pc

沂蒙扶贫好干部刘建光:一片丹参映丹心

蒙山不语,沂水含泪。

7月6日晚,由临沂市选派的第三批、第四批第一书记、现驻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洪沟村第一书记、山东能源临矿集团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刘建光,因长期奋战扶贫第一线,积劳成疾,突发疾病,不幸以身殉职,年仅49岁。

这位从年3月开始,连续两轮投身驻村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沂蒙汉子,在生命最后的倒计时,仍坚守岗位,22:30前,还在组织会议,研究村里项目引进、培育产业,为脱贫事业呕心沥血。就在这个阴霾的深夜,他把年轻的生命定格在八百里沂蒙的扶贫阵地上。

01:15

“刘郭”结情缘

在临沂市兰陵县鲁城镇刘家郭村边,匡王山与会宝湖相映成景,夕阳下渔人泛舟,自然风光如诗如画,环湖公路绕湖堤蜿蜒至山脚。这是一个未经开发但充满无限魅力的绝佳休闲旅游胜地。

“再过一阵子你们来看看,这里一定会变得更美!”年,第一书记刘建光在刘家郭村任职期满时满怀憧憬地说。

“可今天的这一切,建光再也看不到了!”老搭档、同为第一书记的郭圣刚痛心疾首。

刘家郭村位于国道北侧,依匡王山而建,紧邻会宝湖,三面环水,距离鲁城镇政府4公里、县城30公里,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怡人的小村庄。全村共有户、人,土地多由开荒而来,大多贫瘠,人均耕地仅0.45亩,截至年第一书记驻村前,村里无自来水、无学前教育、无卫生室,村民房屋新旧错杂,交通十分不便,属于典型的山区、库区贫困村。

年2月24日,刘建光积极响应组织召唤,坚决服从选派,和郭圣刚组成驻村工作组,担任刘家郭村第一书记。

刘建光一家四代是矿工,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矿工家庭。爷爷就是一名临沂矿工,父亲、岳父、妻子、女儿都在临矿集团工作。

一次,刘建光与刘家郭村的老支书闲聊,谈起临矿集团,老支书感动地说,30年前临沂矿务局就曾派人支援过他们村,他至今还记得那位带头人名叫刘春祥。刘春祥就是刘建光的老父亲!父子俩竟然相隔30年后踏入同一个村庄,从事同一份扶贫事业,也正是因了这份“子承父业”的情怀,让刘建光对这片土地更加饱含深情。

那次,刘建光陪着老父亲重回故地时,一进村口,父亲一眼就认出了站在远处迎接的老支书记。父亲说,当年他还是个小青年,担任支部副书记。可如今,年事已高的老父亲为养育了这样一位把生命奉献在扶贫事业上的儿子而骄傲,又为痛失骨肉而心如刀绞。

“我姓刘,与我一起就任第一书记的搭档姓郭,被派驻的村庄又恰巧叫做刘郭村,这就是缘分啊!我们的确是带着缘分来,带着感情工作的。”刘建光生前不止一次动情地说。

任职两年来,刘建光协调新建穿村路和生产路米,新打灌溉水井8口,建设余平方米的村民健身活动广场两处,新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60千瓦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和投资70万元入股的“扶贫车间”,引导村民学习草编加工和电商服务,主动帮助申请小额扶贫贷款,成立柳琴戏剧团,不间断地组织开展各类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建档立卡的2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精准脱贫。

“洪沟”变通途

年9月20日,洪沟村的路通了、灯亮了、村美了,那个夜晚,村民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民们在路灯下有说有笑,个个心情舒畅,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眼下,洪沟村80多亩丹参长势喜人,待到收获季,就能为村民带来一笔可观收入。想起前些日子,刘建光还全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儿,蹲在地里拔草,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浸湿了衣服,手上磨起了血泡,胳膊晒脱了皮……

村里的老会计赵子正热泪盈眶地介绍。

沂蒙扶贫第一书记刘建光(左一):田垄地里有担当

可他走了,倒在了岗位,魂祭在洪沟,洪沟再也看不到那个走街串巷的好书记刘建光!

在兰陵县鲁城镇刘家郭村奋战多个日夜后,年4月23日,刘建光和郭圣刚两人,再次作为市派第四批第一书记工作组,正式到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洪沟村驻村扶贫,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推脱,义无反顾地接下这个难啃的脱贫攻坚“硬骨头”。

洪沟村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政府驻地东2.5公里处,据村里老人们讲,该村始建于明朝,原名“横沟”,因村里有一条又深又长、横贯东西的大河沟而得名,直到80年代后期,该沟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每到雨季,洪水滔滔,故更名为“洪沟”,沿用至今。

洪沟村是年省定贫困村,村集体收入空白,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元,各项工作在全镇均排名靠后,是典型的后进村。全村有户人,村庄占地余亩,耕地1余亩,虽然人均耕地较多,但由于农作物种植条件不足,灌溉用水短缺,再加上大多数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年轻力壮的中青年及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外出打工,剩余劳动力缺乏,缺少致富技能以及耕地规范的种植管理,农作物广种薄收,经济一穷二白。

据临矿集团扶贫办副主任、省派沂水县五口村第一书记主宝皆介绍,大河沟的两岸是村民的自建房,沟沿两侧则是村里最主要的两条交通要道,道路狭窄且常年失修,一到雨天满地泥泞,夜晚过路常有人失足摔落沟中,让附近村民们伤透了脑筋。

“没想到村里这条沟能填平,没想到路中间的房子能拆掉,更没想到坟墓能移走!”3个“没想到”的背后是洪沟村村民韩凤树对第一书记工作满满的认可和敬佩。

为了避免新建道路受到超重过往车辆的碾压,需要在村的进、出口设立限高门,制造公司报价0余元,面对这个数字,“刘郭”二人犹豫了。为了节约每一分钱,为村民多做一件事,他俩决定自己动手制作。开工那一天,制作场地围拢了不少群众,当他俩用那看似笨拙的手拿着焊条进行工作时,焊花在人们面前飞舞,滚烫的银花溅落在他们手上,却烫疼了群众的心,群众哭了。“刘郭”却欣慰地笑了,因为出自他俩之手的限高门,像守护神一般,被永久固定在村庄的进出口,守护着家园的安宁。

到洪沟任职以来,“刘郭”经多方协调筹资建设了米的穿村道路,为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58盏、排水管道米,厕改80户,建设“户户通”1余平方米、绿化平方米、美化墙面平方米,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平方米,协调安装价值12万元信号塔基站1座,对接50万元农网改造,新上千伏安变压器3台,引入订单式种植丹参80亩,每亩比传统种植增收元。

沂蒙扶贫第一书记刘建光:自制村口限高门

赞“送”好书记

年,对于洪沟村党支部书记韩洪贵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破天荒获得年度综合工作红旗单位。站在领奖台上,韩洪贵感触颇深:当了10年支部书记,第一次拿到这个综合奖项。这自然离不开第一书记到任后的辛苦耕耘,洪沟村从集体经济空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破败的落后村一跃变成道路宽敞、街道整齐、群众致富有门路的“红旗村”,被评为沂水县美丽乡村。

驻村两年多来,“刘郭”两位书记始终坚持吃住在村,住的是普通农家院,吃的是家常便饭,房间里每每能看见老鼠“钻营”,壁虎“走壁”,夏天蚊蝇飞舞,冬天水管冻裂,只能到村西头的老井取水。艰苦的居住条件,丝毫没有吓退他们。他们与村民朝夕相处,真心把驻村当家乡,视群众为亲人。双休日不休息成常态,平常加班加点早起晚睡更是家常便饭。他们任劳任怨,以真心实意为村庄谋发展、殚精竭虑为村民谋利益的实际行动打动了村里的每一个人。

村会计赵子正、妇女主任赵红叶见他们因工作忙,吃不好、睡不着,就经常把做好的豆汁、稀饭给他们端去,有时煮几个鸡蛋连同咸菜、大葱,一起送给两位“亲人”。

村委办公室挂满了锦旗,都是村民自发赠送的。

全村路灯亮起来的第二天早上,不到7点,正在做早饭的刘建光听到敲门声:

“刘书记,开门呀。”

打开院门一看,是一位老大娘。刘建光见过几次,可是不知道她姓什么。老大娘用衣服包裹着什么抱在怀里,看到刘建光有些惊奇,赶忙解释,自己是赵纪堂的老伴,快80岁了。大娘紧接着说:

“你们刚到村里时,大家伙都不太相信你们能给村民办成多大事,没想到半年多,你们干了这么多好事,修路、架桥、安路灯,现在俺们真佩服了。这是我们几个有年岁的老人到镇上给你们做的锦旗,大家让我给你们送来。”说着老人打开她抱着的褂子,亮出了一面锦旗,“热心为民、情系群众”八个金色大字豁然呈现在眼前。

春,村里的一位酷爱书法的残疾村民赵明文,一手拄拐杖,一手抱着一块匾额,吃力地送给正在办公的建光书记,匾面上是赵明文题词、沂水县统战部副部长赵明久书写的滚烫话语,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洪沟村庄/人杰地灵/三百余年/福泽绵长……唯有路泞/进出不畅/晴扬尘土/雨溅泥浆/数辈父老/深受其苦/修路筑桥/众期所望/新逢盛世/国家富强/临矿集团/特派良将/第一书记/重任担当/蓝图规划/路畅明亮/文化广角/办公楼房/丹参制药/再创辉煌/社会各界/齐力相帮/纷纷捐款/助我村庄/村中栋梁/故乡没忘/情系相亲/众人赞扬/两委班子/运筹奔忙/共建家园/同奔小康/归真至善/功高德厚/路畅宽广/世代恒享/山东好客/沂水情长/四十里美/洪沟最棒/临矿集团/情深意长/刘郭书记/百世流芳”。

年、年,刘建光连续被评为“临沂市优秀第一书记”“临矿集团优秀党支部书记”。连续两次考核等次均为“优秀”,在他殉职的当天,他的“临沂市最美第一书记”称号正在公示中。临沂市委、山东能源党委也做出决定,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孔曾多次到扶贫村看望第一书记,他在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刘建光同志学习时提出,刘建光同志是临矿集团的好干部,是临矿集团广大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全体员工对标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勇于担当精神,把光和热尽洒沂蒙大地;学习他“扎根乡村、立志扶贫”的舍身忘我精神,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事业,直至生命最后时刻;学习他“四世同心、情系临矿”的无私奉献精神,祖孙四代与临矿同呼吸、共成长;学习他“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亲民为民精神,同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心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学习他“锲而不舍、攻坚克难”的拼搏奋斗精神,实干苦干,创新作为,啃下扶贫路上的一块块“硬骨头”。

茂绩当年举,英魂此地销。

建光走了,沂蒙呜咽。“最美书记”的奖状还没来得及去领,女儿的婚礼还没等到他操办,那片丹参地还等着他去挥汗收获,几位企业家还没来得及去拜谢,智能恒温库刚要上马,刘家郭村的柳琴戏班子还等着老书记去赏光……

建光走了,大地垂泪。他仍然走在“四富临矿”建设的路上,仍然走在脱贫攻坚的前沿,仍然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临报融媒记者安连荣通讯员张红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