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弘扬戏曲文化,助推文化传承

来源:柳琴 时间:2023/7/3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管理学院青鸟传音实践团

茂腔是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地方戏曲,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传说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称“肘子鼓”,据说是因民间艺人肘悬小鼓拍击节奏演唱而得名。茂腔大约在清代道光年间已广泛流传于山东半岛一带,流传过程中吸收本地花鼓秧歌等唱腔和形式形成“本肘鼓”,意指本来的肘鼓子调,也可理解为本地流行的肘鼓子调。因其上下句结尾处的“噢嗬罕”三字耍腔别具特点,所以又称“噢嗬罕”或“老拐调”。年左右,苏北人“老满州”携儿女沿临沂向北演唱,将柳琴戏唱腔融合到“本肘鼓”中,形成了尾音翻高八度的新唱法。这种唱腔,当地群众称之为“打冒”或“打鸣”,取其谐音,“本肘鼓”逐步衍变成“茂肘鼓”,解放后定名茂腔。为了解和调研茂腔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现状,青鸟传音实践团走入青岛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深入分析茂腔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茂腔艺术传承中心紧跟时代步伐,专心剧目生产和公益演出的同时,增强了文艺精品创作意识,加大了创作力度,并屡次获奖,创作排练演出茂腔戏《徐福东渡》、《支书张玉刚》、《中秋夜》、《生日》等,多次获国家、省级大奖。其中,戏剧小品《将心比心》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戏剧类群星奖;现代茂腔戏《支书张玉刚》获中国第九届戏剧文化奖 剧目奖等十三项大奖、山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奖品工程 作品奖、第七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戏剧类艺术作品奖三等奖;传统戏《罗衫记》入选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 剧目展演。

茂腔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但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艺术观赏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中的年轻人对茂腔已比较陌生,专业演出队伍也日渐萎缩。虽然目前茂腔在乡村还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但发展和传承的问题同样严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