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临沂大地震后,鲁南平原成了一片废墟,临沂、郯城、莒县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地震中丧生,房屋毁坏,田原荒芜,穷苦百姓为了活命只好逃荒要饭,流落四处。郯城、临沂原本是民歌之乡,沂蒙山区的民歌小调几乎人人都能喊上两嗓子,有些难民在乞讨中便弹着自制的柳木琵琶——柳琴,敲着牛骨或梆子打着节奏,以当地流传的民间小调和琴书的曲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戏剧故事、民间趣事上门乞食,有时还互相结伙成群到集市上拉场演唱敛钱。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他们的演唱内容不断丰富,曲调也日趋完美,并按演出的内容分出角色分工担纲演唱,渐渐的,这种演唱形式发展成了一种新的地方剧种——柳琴戏。
柳琴戏的唱腔是以沂蒙山区的民歌小曲为基调的,原本就委婉动人,加上柳琴艺人在演唱时是在抒发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十分投入和逼真,声声、字字都令人荡气回肠,神驰魂随,因此柳琴戏又被当地百姓称之为“拉魂腔”。后来,流落到安徽泗州一带的柳琴戏艺人在唱腔上融入了当地的民歌、曲艺,流落到苏北的柳琴戏艺人也吸取了淮海地区的民歌元素,柳琴戏便在那些地方分别衍生出新的地方剧种泗州戏和淮海戏。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临沂专署柳琴剧团青年主演李春生,遵照“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在继承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对柳琴戏的唱腔和表演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的改革和创新,受到观众狂热一致的欢迎,为柳琴剧开创了辉煌,带来了生机。
李春生原名李怀亮,年出生于郯城县花园乡张哨村,14岁拜柳琴戏艺人李忠志为师,取名李春生。由于他勤学苦练,又极具天赋,很快脱颖而出。出师不久他随师父投奔了江苏宿迁县著名拉魂腔艺人尹作春搭班演出,李春生便成了戏班的主角儿。尹作春柳琴戏艺术造诣极深,驰名鲁南苏北,他的爱女尹桂霞天生丽质,扮相俏丽,嗓音又清脆天润,十来岁就成了红角儿,被淮河两岸的观众誉为“彩霞仙子”。李春生加盟之后,他与尹桂霞成了戏班的金童玉女,二人珠联璧合,红极一时。不久,李春生与尹桂霞结为夫妇,常年活跃在鲁南苏北各地。年,李春生夫妇应邀到临沂专署柳琴剧团演出队工作。年至年间,他俩在山东省及华东戏剧会演中屡屡获奖,他们演唱的《打干棒》、《大花园》、《丝鸾记》等剧目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了唱片流行全国。年,李春生参加了中国戏剧讲习班,得到了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等京剧名家的传授和指教。讲习班学习结束回到临沂之后,李春生决心改革柳琴戏,在手眼身法步等方面,他注重吸取其他剧种的长处。在排练老生戏时,他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苦心钻研麒艺术。李春生想尽千方百计托人牵线搭桥,几次跑到上海求见京剧麒派大师周信芳先生。“麒麟童”最终被他的苦心和执着所感动,热情地接见了李春生,并给予了鼓励和指点。
从此,李春生在演出老生戏时,力求发挥麒派艺术风格,特别注重以刻画人物为中心,根据剧情变化和人物思想感情设计唱腔,规范动作,大胆地把评剧、豫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唱腔特点吸收和融合到柳琴戏的唱腔中,是自己的演唱技艺日渐提高。由于他基本功扎实,武功超群,戏路宽广,能演小生、老生、花脸等多种行当。他的表演动作潇洒,做派洗练,传情真切。他的唱腔自成一派,以刚直粗壮、高亢激越为特色,演唱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感染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以致声震苏、鲁、豫、皖,名噪沂、淮两岸,鲁南苏北一度曾有“看戏不见李春生,票钱算白扔”之说。年,李春生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年,李春生担任了临沂地区柳琴剧团业务团长,任职之后,领导剧团不断地改革创新,积极移植演出现代戏。他先后主演了《小二黑结婚》、《魏隆民》、《沂河两岸》等优秀剧目,当时临沂柳琴剧团常年黑白在城内的露天剧场——新新剧场演出,场场爆满,经久不衰。柳琴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十年动乱”期间,李春生受到长期的冲击和迫害。年刚一解脱,他便投入了传统戏的恢复和演出,先后主演了《十五贯》、《秦香莲》、《杨乃武与小白菜》、《丝鸾记》等剧目。由于操劳过度,年不幸身患癌症病故。对于他的英年早逝,至今仍为苏鲁豫皖文艺界和广大观众所痛惜。
当年李春生、尹桂霞夫妇与张金兰、邵瑞武同为临沂地区柳琴剧团的“四大台柱”。李春生去世后,尹桂霞依然继续她的舞台生涯,后来又担任了临沂艺术学校柳琴科的教师,培养了一大批戏曲艺术人才。李春生尹桂霞的儿女们个个为小就是柳琴剧团的演员:长女李秋娟十几岁便被部队选拔入伍,现在已是师级文艺干部;长子李华担任临沂市柳琴剧团业务团长近20年,演唱技艺颇具父风;小儿子李幼华毕业于临沂艺术学校柳琴科,分配到临沂地区柳琴剧团后,遵从父亲的遗训,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拜省市著名画家为师,苦心学习国画艺术,现在已是具有一定造诣的青年国画家,并担任了临沂市美术家协会的副秘书长,作品多次在苏北、鲁南的一些城市展出,并有多幅作品为国内外收藏家收藏。“李氏柳琴世家”名声远播,李春生早已被临沂柳琴界尊为一代宗师了。(王成君)
来源:中艺·戏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