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散文赶会

来源:柳琴 时间:2024/12/30
北京中科专家 http://www.xftobacco.com/zzbb/myjd/3082.html

散文《赶会》

文/房照远

我的老家在坐落在京杭大运河边上。鲁西南济宁段,因为运河闸多,三五里就有一座,所以运河边上的村庄,多以闸而命名,而我的老家与上游水闸隔了十里远,理所当然地叫做了十里闸村。

村子离水闸十里,水闸离镇上更远,赶会就成了乡村的必需。、

赶会?赶会就是赶大集。三十几年前,老家除了过年过节,就属赶会是最重要的节日了。

赶会在我老家已有很长年的时间了。俺们村是八六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后,为了农村娱乐建设,兴业农村。成立的“会”

现在一说赶会心里还是会激动,那时的会每年两次,农历二月十六和九月二十六是十里闸的会,连着四天。有唱大戏的,玩杂耍的,卖吃喝,买卖牛羊的,总之凡是当时那个年代有的,赶会那天基本都能看到。

当然了,赶会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听戏了,庄稼人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唯独这几天是最乐呵了。

戏班子请的大部分都是豫剧团和济宁梆子和枣庄梆子。老头老太太和大部分庄稼人都喜欢看,全是老剧目。

我奶奶活着时,她可是个老戏迷每天两场,一场也没落下。于是我也喜欢传统文化习俗,可能是跟我奶奶看戏有很大的缘故吧。大部分老剧目我都熟悉。

有介绍忠君爱国的《刘墉下南京》,为嫂坐牢的《卷席筒》,为国为家的《三哭殿》和忠烈杨家将传奇《穆桂英挂帅》,还有不敬慈孝的《墙头记》等等。现在的戏曲种类我更是能如数家珍,象山东梆子,枣庄梆子,山东吕剧,柳琴戏,两夹弦,三夹弦,豫剧。越剧等都是我熟悉和喜欢看的。

记得四五岁时,为了看戏,还把我自己给走丢了。那是看戏可热闹了,还没开场,看戏的都早早拿着马扎,板凳占上了位置。家里有亲戚的老人家可能会提前好几天住下,就是为了赶会,和听戏。

小孩子就更高兴了,不光有好吃的,好玩的,还会有新衣服穿。最重要的是还能到看后台看唱戏的演员,神奇的换装和画大花脸。大家看到丑角是最开心的。他们也不嫌弃吵闹和我们玩耍,也会做几个搞怪的动作,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早早的吃过晚饭我和奶奶也早早的来了,她老人家找好了昨天占下的地方,当然了人们陆陆续续的都围了过来,人山人海,叫买声,拉呱声,大人,孩子,亲戚朋友,老乡。有说有笑的乱成了一片。突然锣鼓家伙响了起来,鼓点,拉弦的声音掩盖了热闹声,都不说话了,等着看戏,还有半小时就开始,这是开场点,和锣鼓点,也是为了热闹有气氛和吸引听赶会的快来快来,大戏马上开场。

今天唱一出《秦雪梅吊孝》.说的是一个苦情戏,唱着唱着,台下听戏的老太太,老头,大娘,大婶们,就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感染了,台上演员唱的是荡气回肠,可怜可凄,下面的听众是听的稀里哗啦。一把鼻涕一把泪啊,我可受不了这个气氛。我们几个小孩就去后台去玩了。奶奶正和几个老太太们在一起看的正热闹,也没注意到我。

我几个在后台,在看奸臣画妆,和丑角练功和吊嗓……不知不觉天色已很晚了。同伴们玩的时间长了都觉的困乏和无聊了,于是都说要回家去睡觉。我可不困,正在兴头上。也没搭理他们。等都走了。我还在后台着迷的玩耍看着,不知不觉,两个小时的戏也散场了,我却趴在装戏服的箱子上睡着了。

“唉唉…小家伙。快醒醒,戏都散场了,你还不回家”。我迷迷瞪瞪睁开了眼睛。这时可慌了神了。我才四五岁,白天咋都好说,不怕,这大晚上的戏场的人都走了,奶奶也回家了,就我一个生人,咋回家啊,唱戏的演员也不知我家,那咋整。

就在我想哭时,我奶奶回来找我了。

她也着急,看到我还在戏场,才算放心。就和唱戏的演员们,连声到谢,说她们听戏听的入迷,以为我没在身边,可能不爱听了,和几个小孩子先回家了。等散场了她们还在讨论,可怜的秦香莲啊,一直聊到回家,还在回味。

等到家后,方知我没回去,慌了神。这才过来找我。大伙听了哈哈大笑,说:这小家伙连着来了好几场了,我们也熟悉了。他还真是迷戏曲。“和我一样,场场不落下。”奶奶说到。哈哈哈哈……

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了,我现在还会回怀念以前的日子,每每想起赶会听戏的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历:房照远,八零后,山东济宁南旺人,现居济南,系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燕子文学社〉发起人。其作散见于诗词报刊杂志和文学网站。

壹点号济南燕子文学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