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拉魂腔,有何艺

来源:柳琴 时间:2023/6/6

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的广大地区,流行着一种唱腔极具拉魂动魄的魅力的地方剧种,这个新型的剧种很受人们的青睐,民间一直称这种剧种为“拉魂腔”,用来形容人们对这个戏剧的喜爱。“拉魂腔”是江苏柳琴戏的前身,年10月之前,百姓一直以“拉魂腔”为称呼。“拉魂腔”源于民间小调“周姑子”,据资料记载和推算,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周姑子”在民间基础上成立,很多曲目都是改编自民间故事和民间俗事故事等,在老百姓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后来在演变的过程中,融会了当地的民歌、小调、曲艺和毗邻地区的地方剧种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完备唱腔体系的“拉魂腔”。在多年的流传过程中,“拉魂腔”吸收了大量的民歌小调和地区音乐,并且剧目也开始根据民间传说和民间俗事进行剧目创作,经过时间的积累,“拉魂腔”剧目内容之丰富多彩,数量之庞大,都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剧种,而且唱腔华丽、典雅。

民间俗语“柳琴戏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足以说明江苏柳琴戏唱腔种类的丰富繁茂。徐州地区地处大陆的中部,当时南北两大派系都在此相互交汇、吸收、创新,这对柳琴戏来说是得天独厚的机会,在南北两大派系繁多的唱腔的影响下,柳琴戏的唱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柳琴戏融合了两大派系的优势。

形成了自己既有北方剧种的慷慨粗犷、高昂激越的阳刚之美,也有南方剧种的百转千回、柔丝若梦的柔弱之美,这种转换自如的唱腔正是使其有了独特的魅力,百姓百听不厌,百看不厌。年,柳琴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琴戏的传统剧目有两百多出,主要是根据百姓生活故事改编的小戏和以根据历史传说或者小说剧本改编的大戏,其中小戏的经典曲目为《喝面叶》、《小姑贤》、《华建游宫》等,大戏则是以《四告》、《观灯》、《大花园》等最为经典。

20世纪50年代,因为柳琴戏的伴奏乐器主要以“柳叶琴”为主,所以人们称为“柳琴戏”。新中国成立后,剧团又对剧目进行了创新和改编,如《相逢在每一天》、《小燕和大燕》、《梅雨情》、《三赐御匾》、《彭祖》、《解忧公主》、《瓜棚风月》等,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其中《小燕和大燕》被拍摄成电影戏曲艺术片在全国发行放映。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柳琴戏的发展也开始逐渐升温,创作了《走娘家》、《马孤驴换妻》、《枣花》、《状元打更》、《灵堂花烛》等剧目,多次获得优秀剧目金奖。后来更是出版了大量的唱片、光碟、盒带和电视剧、电影等。在全国巡演中,受到百姓的喜欢,并且在国际上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庞大的观众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