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传承乡土文化二十余年临沂文化工作者徐富林

来源:柳琴 时间:2023/12/12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6日讯徐富林,河东区戏剧家协会主席,河东区柳琴剧团团长。曾获临沂市第五届乡土艺术人才、临沂市最美文化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选派为“文化和旅游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人员。自年开始,徐富林先后在临沂市柳琴剧团、河东区戏剧家协会、河东区柳琴剧团从事戏曲文化工作。二十余年来,他扎根一线、深入群众,不断从群众生活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编创出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戏曲。他致力于戏曲传承推广和乡村文化振兴,通过数百场公益送戏,让无数优秀的本土文艺作品被家乡父老熟知。从父亲手中接过戏曲文化传承的接力棒从事文化工作的种子,早在徐富林的童年便已种下。徐富林的父亲是一名活跃在基层的柳琴戏剧团成员,每次到村里演出,父亲总会把徐富林带在身边。看着舞台上父亲真情忘我的演出,听着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徐富林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梦想自己长大后能像父亲一样登台演出。在父亲的影响下,徐富林长大后考入了临沂艺术学校,专门学习柳琴戏的唱腔和演奏等专业知识,后来又拜师戏曲演奏家梅葆荣。经过刻苦学习,为以后从事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年以来,徐富林先后在临沂市柳琴剧团、河东区戏剧家协会、河东区柳琴剧团从事戏曲文化工作,努力将地方戏曲艺术发扬光大。年,随着“一村一年一场戏”惠民工程的开展,徐富林抓住机会,牵头创新复排了《姊妹易嫁》《小姑贤》等传统柳琴戏6部,创作了以反邪教为题材的大型现代柳琴戏《迟来的悔悟》,平均每年开展送戏下乡演出80余场,覆盖范围达余个村居。数百场的公益送戏,让一些搁置多年经典传统剧目重新被百姓熟知,更通过新编排的戏曲弘扬了新时代社会正气、传递了真善美的传统美德。深耕家乡文化,让柳琴戏走上大舞台年,为讲述在河东区九曲街道前河湾发生的可歌可泣革命故事,徐富林担任剧组的策划和统筹,开始进行大型现代柳琴戏《前河湾》的编排创作工作。创作过程中,徐富林亲自查阅无数文献,带领剧团演员走访当地史学专家和战斗英雄后人,尽最大努力提高创作和演出效果。为了让舞台能够真实还原历史背景,徐富林带领团队亲自上手制作了铁锨、担架、血绷带、树枝衣架等道具,对一些制作难度大的历史物件,徐富林更是走街串巷走访,把村里老人家的手推车、扁担、旧渔网一件件买回了剧组。为确保柳琴戏《前河湾》在临沂大剧院的首演效果,徐富林带领剧团提前两天进行装台测试,每晚工作到凌晨,首演结束后,他整个人瘦了12斤。首场演出的演员们谢幕时,剧场中爆发了如雷掌声,徐富林激动得流下热泪:“辛苦再多、付出再多,也都是值得的!”至此,柳琴戏第一次走进了临沂大剧院,乡亲们空地广场上的剧目终于走上了堂皇舞台。坚守文化振兴初心,做好乡土文化传承人一路走来,徐富林既经历了舞台上的掌声喝彩,也不乏深夜凌晨的刻苦深耕,回首望去,父亲在简陋戏台上的真情表演和乡亲们的由衷鼓掌,在他的心中始终清晰。这也使他的初心始终坚定:“我要创作出让乡亲父老发自内心喜爱的文艺作品,并传达崇德向善的社会美德。”近年来,徐富林编排创作了柳琴小戏曲《我为河东添力量》、音乐快板《乡村振兴谱新篇》等新时代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取材于真实群众生活,符合乡村实际、体现河东特色、内容健康向上、形式新颖多样,在田间地头的“民间大舞台”广泛进行公益演出,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文化享受,也让村民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了解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让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实处。如今,徐富林把普及和传承戏曲艺术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断创新创作出优质的文艺作品,为百姓们呈现出最用心的戏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着传统美德,滋养着一方乡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