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播撒戏曲艺术的种子人民网

来源:柳琴 时间:2024/1/28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5482059.html
发布会上,濮阳大平调演员向观众展示“拿手绝活”主办方供图本报电(记者郑娜)太康道情《大登殿》《王金豆借粮》、延津二夹弦《梁山伯与祝英台》、商丘四平调《哑女告状》、永城柳琴戏《王三善与苏三》、濮阳大平调《包公碑》……11月27日至29日,来自河南的7个稀有剧种在清华大学展演经典剧目与折子戏,吸引不少师生前来观看。被誉为“戏曲之乡”的河南,除豫剧、曲剧、越调三大主要剧种外,共有31个稀有剧种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稀有剧种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独特的唱腔以及灵活的表演形式,凝结了地方的审美情趣与风俗习惯,承载着地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全方位展现了中原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展演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支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承办,是河南稀有剧种连续第二次来到清华大学,参与校园戏曲节。该戏曲节属于北京市教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北京市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年校园戏曲节期间,河南稀有剧种先后上演了商丘四平调《小包公》、内乡宛梆《潼关台》、太康道情《张廷秀私访》以及越调《老子》、豫剧《北魏孝文帝》等5个经典剧目,特别设置了戏曲体验、互动直播、八大仓开启仪式、专家研讨会等板块,亦举办“下社区”和“进小学”系列活动。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表示:“河南戏曲文化在清华园引发了非常热烈的反响,清华师生在观赏演出、参与互动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不同剧种所展现的地方特色,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尤其是作品中传递的家国情怀、戏曲美学,给师生观众带来启迪和感动。”“以传统戏剧类非遗代表项目为依托,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对于振兴戏曲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戏曲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清华的举动必将对全国大中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张玉红对此次展演寄予厚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3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