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六旬老人刘向侠踏遍乡间拾故事,让周七猴子

来源:柳琴 时间:2024/12/18

说到周七猴子的故事,一些上了岁数的邳州人都能讲上几个,周七猴子来自社会底层,能言善辩,好打抱不平,深受百姓的推崇和喜爱,被称为苏北的阿凡提,邳州周七猴子的传说也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向侠作为代表性传承人,一直致力于收藏整理编写周七猴子的故事,不光出版了书籍,还把故事搬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对这项非遗有了深入了解。

日前,记者来到刘向侠家中,今年68岁的刘向侠,虽然眼睛已经花了,但每天依旧伏案写作,整理编写周七猴子的故事。截至目前,刘向侠已经编写了多个关于周七猴子的故事。从20世纪70年代,刘向侠就开始编写民间故事,追其缘由,是因为幼年时受到父亲的影响。“我父亲说了一辈子古书和故事,但是他不识字,说过就算了,什么文字都没有留下来,可这些都是民间瑰宝,我想写书保存下来,也是对父亲的一个纪念。”刘向侠说。

最初,刘向侠只是想记录,后来发展到喜爱,最后竟到了痴迷的地步。无论走到哪里她都带着笔和本子,只要听到了有用的素材,她都会记下来,回家整理加工。周七猴子的故事早年间在邳州民间广为流传,这也为刘向侠收集周七猴子的故事提供条件。“素材除来源于父亲外,还来源于乡下走访,把一些机智人物的机智故事移花接木到周七猴子身上。”刘向侠说,“不是这边听来那边就写,要白天黑夜在脑子里构思,写好还要修改,让故事短小、精简,让人看了直想往下看,有时一个故事得翻来覆去改写七八遍。”

为了写出更多的故事,刘向侠跑遍邳州市各个乡镇及新沂窑湾、山东台儿庄等地,只要听说哪里有人会讲周七猴子的故事,她就要去听一听、记下来。年,刘向侠被评为邳州周七猴子的传说代表性传承人,这给了她莫大的鼓励,也让她在搜集、整理和编写周七猴子的故事上更醉心。但刘向侠对自己所写的故事,并不仅满足于好看,更重要的是能够弘扬积极向上新风尚,通过故事内容教育人。“过去一提周七猴子,邳州没有不会讲的,但是里面有很多糟粕,我要把糟粕去掉,通过民间故事传递正能量,去感化人、教育人。”

不光自己编写故事,刘向侠还把儿子和儿媳发展成自己的传承人。随着网络的普及,刘向侠也想把周七猴子的故事搬上网络,儿子和儿媳便是她最好的帮手,每次刘向侠把写好的故事交给他们,由他们负责校对并上传,不光有文字形式的,还有广播形式、柳琴戏、大鼓书等多种形式。“爱奇艺、今日头条,还有文化乐园、文化佳园等网络平台都给我发了,周七猴子的故事阅读量包括网络、广播收听的次数约六七百万人次了。”刘向侠说。

现在,刘向侠虽已年近古稀,但依然笔耕不辍,她说既然做了代表性传承人,就一定不能让故事埋没,一定要对得起“传承”二字。刘向侠希望孩子们能够熟知周七猴子的故事,并继续传给儿孙后代。“我打算出一本《周七猴子故事百集》,再出一本《故事在民间》和《民间歇后语》、《民间小唱》,只要我能写下去,我就会一直坚持写。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把周七猴子的故事拍成电影,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故事。”刘向侠说。

(本文作者:王颖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