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四十年的柳琴传承一代人的文化坚守

来源:柳琴 时间:2022/8/24

▽新编历史故事剧《王祥卧鱼》剧照。

柳琴戏演职人员每场演出都精心准备。

△市柳琴传承保护中心不断加强柳琴戏的传承和保护。

△精准扶贫题材大型现代柳琴戏《崔家沟》剧照。

△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剧照。

近年来,市柳琴传承保护中心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每年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文化惠民和文化精准扶贫演出余场。

入冬的降温悄然已至,而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文化志愿小分队带着浓浓暖意,开启了公益巡演。走乡村、进社区,一场场精彩的柳琴戏鸣锣开演。演员们粉墨登场,用地道的唱腔、婉转悠扬的曲调演绎着经典剧目,唱念坐打,一招一式,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唱的是咱临沂人最喜欢的‘拉魂腔’,讲的是咱邻里的家常事,听了几十年也听不厌,真好!”

公益演出如火如荼,大型柳琴戏精品力作更是层出不穷,有着年历史的柳琴戏焕发出了新魅力。近日,临沂市柳琴戏演出团队被评为临沂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临沂群体。

“柳琴戏作为临沂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改革开放40年来,经历过兴盛,经历过沉寂,而如今,在传承、保护中得到了提升、发展,已成为临沂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提起柳琴戏,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演奏员宋兆连感受颇深。

从年考入临沂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文艺班(现临沂艺术学校),年分配到当时的临沂地区柳琴剧团,宋兆连已在柳琴戏行当工作了40余年,他与剧团的老一代演职人员共同亲历了柳琴戏的兴衰,更亲历了沂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拉魂腔一来,跑掉了绣花鞋”“拉魂腔进了庄,茶不思饭不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提起被俗称为“拉魂腔”的柳琴戏,不知有多少临沂人痴迷热爱,为之魂牵梦绕。宋兆连告诉记者:“柳琴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它剧目丰富,唱腔优美动听,表演质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那时候,剧团火得很呀!一年演上百场戏,场场爆满。剧团经常受邀到临沂及周边地区巡回演出,每年从大年初二出发,一路走一路演,从煤矿到企业到乡村;从罗庄到郯城、济宁、枣庄,再到江苏省的新沂、邳州……从正月一直演到农历的三四月份,每年巡演回来,都快割麦子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宋兆连满面笑容地说。“那时候咱演员唱得带劲,群众听得过瘾!剧团每到一处,都得唱上两三场当地老百姓才让走。”宋兆连说,因为群众太喜欢,有的戏是在巡演的路上边排边演。有一年剧团演连台本戏《济公传》,演到第六集,还没全部编排完成,当地观众说什么不让走,没办法,剧团在演出地连夜编排,观众们一直等着演完才过了瘾。“那时候咱演员唱得带劲,群众听得过瘾!”每每看到群众的热情,听到观众的叫好声,宋兆连和同事们唱得更响亮,鼓点打得更有劲了。

群众的热爱,激发了柳琴戏的蓬勃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剧团收集整理恢复了大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创作出品了轰动省内外的《姊妹易嫁》《卧龙求凤》《彩石峪》《沂蒙霜叶红》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优秀剧目,张金兰、李春生等柳琴艺术家享誉苏鲁豫皖。

“然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文化的繁荣,电视、综艺等时尚文化的兴起,柳琴戏的生存发展陷入了艰难的困境……”宋兆连坦言,当时,由于观念滞后,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活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了剧团的发展,剧团在设施、人才、资金等方面陷入了尴尬局面。“一年演不几出戏,多演多赔,少演少赔,不演不赔。”谈起当年柳琴戏的消沉,宋兆连感慨万千。当年,剧团里有的改行,有的调走,原来红红火火的剧团,沉寂了下来。迫于生活的压力,年、年间,宋兆连甚至到临西一路附近的冷藏厂干起来了钢筋工水泥工,柳琴演员孙启忠在剧团门口修起了自行车,还有的演员摆起了小摊……

“那段时间,虽然艰难,但是每位决心留下来的剧团人都相信,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会就这样消沉下去。”带着对柳琴戏的热爱和坚守,宋兆连和梁福生、刘桂红、孙启忠、刘莉莉等一批演职人员,迎来了柳琴戏发展的春天——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走出困境,剧团通过与演艺团体资源整合、与企业“文企联姻”等形式谋求发展,继续加强对柳琴戏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恢复了一批传统优秀剧目,创新编排了一批新的剧目。“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逐渐开始复苏,对临沂柳琴戏的认可又重新捡了回来!”宋兆连欣喜地说。

随着全市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我市越来越重视柳琴戏的传承保护工作。6年,柳琴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重点保护的地方戏曲剧之一。年8月,我市整合市艺术剧院、市柳琴剧团、蒙山沂水大剧院等力量,实现资源共享,组建了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

“柳琴戏的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宋兆连告诉记者,近年来,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以临沂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深度挖掘沂蒙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创作排演柳琴戏精品力作。我市投入大量财力,支持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发展,先后打造出新编历史故事剧《王祥卧鱼》、大型现代戏《沂蒙情》、大型风情歌舞《蒙山沂水》、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题材的现代柳琴戏《又是一年桃花开》、反腐题材的现代柳琴戏《又是重阳》,临沂商城发展题材的现代柳琴戏《沂蒙魂》、大型情景组歌《沂蒙红崖》、大型跨界融合舞台剧《沂蒙组歌》、精准扶贫题材的现代柳琴戏《崔家沟》等一大批精品力作,培养出大批年轻的柳琴戏传承演员。众多精品力作或登上国家级舞台,或荣获众多国家级、省级奖项,临沂柳琴逐渐成为弘扬沂蒙精神、宣传临沂新形象的最响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我们无比珍惜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位坚守在这一行当的柳琴人,都肩负着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和重担,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我们还将继续坚守,大力弘扬。”经历过文化兴衰、繁荣,宋兆连和剧团演职人员对于柳琴戏有着更深厚的情感,对传统戏曲的振兴发展有着更加坚定的信心。

记者王惠通讯员刘文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