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来宿迁皂河庙会祈福访运河古镇再续年味

来源:柳琴 时间:2022/10/7

宿迁网讯(记者顾园园仲文路王艳珅/文)人开河,河惠人。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在宿迁皂河镇拐了个弯,成为沿途繁盛而热闹的一景,而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初十(2月12日—2月14日)举行的皂河庙会将这份热闹推向高潮。

听运河畔一曲拉魂腔传唱年

昨日上午,龙王庙行宫里,一曲柳琴戏《书馆会》正在上演,身着戏服的演员们一招一式展示戏曲之美,一唱一和尽显戏曲之魂。来逛庙会的游人第一站一定会循着声音来到龙王庙行宫的这个千年古戏台前,听上一曲。

大运河带来的南北文化在这里交融,让柳琴戏历经多年不衰,被代代珍藏,代代传唱!家住皂河镇的杜吉平早上8点就赶到了庙会现场。“师傅,这戏几点开演啊?”杜吉平是一个老戏迷,当柳琴戏演员还在后台梳妆打扮的时候,心急的他就跑了进来,询问柳琴戏上演的曲目和表演时间。杜吉平说:“我是土生土长的皂河人,从小就好这一口‘拉魂腔’,我觉得它代表的是皂河的一种文化元素,向大家展示了皂河古镇在大运河畔绽放着的光彩!”

近年来,宿迁重新修葺国家文保单位龙王庙行宫,组成宿迁龙王庙行宫柳琴戏剧团,在古装戏基础上增加了时装戏,在传统演绎中添上了新的元素,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庙会正日子上演的《真假婆婆》就是时装戏,男女不同唱腔,或婉转悠扬,或粗犷嘹亮,吟唱间,不知不觉就“勾引”了观众的心魂。今年35岁的市民蔡叶一大早就和丈夫来皂河赶庙会,蔡叶说:“我一直都很喜欢听柳琴戏,以前在小区里听过,现在看到专业柳琴戏演员的演出,果真不一样!”

看一座古宅留存千年运河情

每一个古镇,都会有一座规模大的古宅,皂河镇上也有这么一座古宅——陈家大院。很多游人在逛庙会时,也会慕名到陈家大院一探究竟,了解一下这个在晚清因运河兴起的陈氏家族的故事。

“你看这个院子,是我们这边传统民居的风格,方方正正的,有内院和外院之分,在那边的炮楼上就能直接看到运河的情况……”2月13日上午10时许,市民曹婕带着儿子在陈家大院里走了两圈,听讲解员讲述陈家大院的故事。

和院外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院里的静谧,那灰砖灰瓦的屋舍、面朝运河的炮楼、有些许青苔的石板路、一件件古朴的家具……无不让人想象出陈家曾经的辉煌。

品一碗糁汤勾起千里运河味

很多人说,到了皂河不喝糁汤,就等于白来一趟。在皂河街上顺着人流,在各种香味的引诱下,你一定能找到那碗糁汤,一道传承了百年的经典美食。

“一碗浓浓的糁汤配上一碟鲜美的锅贴就是我最喜欢吃的早餐!”2月13日上午9时许,家住市区的苗先生带着家人,来到皂河镇赵氏风味牛肉锅贴糁汤店内。苗先生说,喝完糁汤后浑身暖暖的,逛庙会才有力气。

“一百年前运河上运输业就很发达,我们这边南来北往的客商多,为了迎合各地客人的口味和船工们的饮食习惯,我家的老一辈人就做出了这种糁汤,传到我这已经是第五代了。平时,我们只是早上营业,庙会期间游客特别多,我们从早到晚一直忙个不停。”店主告诉记者,一百多年来,这碗汤不仅成了当地人的“心头好”,也成了很多外地游客追访的名小吃,更有食客称它为“一碗勾魂汤”。

赏一场庙会汇聚八方来客

皂河庙会,起源于明代,发源于皂河镇东首的龙王庙行宫,流传于整个宿迁市及安徽、山东、河南三省的毗邻县市。庙会为期三天,初八“焰火日”、初九“正祭日”、初十“朝山日”。每年都吸引很多人前来赶会。据悉,今年的庙会首日人流量就突破了10万人次,预计三天庙会的人流量将突破50万人次。

走在皂河古镇的正街上,挤在庙会的人群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古镇的魅力,还能看到许多新气象,感受浓浓文化味儿的回归。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皂河庙会推出专属纪念品了!

“这个很有意义,来一套。”在龙王庙行宫一旁的纪念品售卖点围满了人,喜欢收藏的市民张先生直接买了一套纪念品。

“这套纪念品从去年开始设计,这是第一次发售。”据市湖滨新区皂河镇政府工作人员侍小付介绍,皂河庙会纪念品一共发售4种:价值元的银质纪念章、价值30元的铜质纪念章和两款不同材质的钥匙扣。

除此之外,今年的庙会还多了书香味。在庙会的大门入口旁,有多幅国画作品免费展览,吸引了很多游人品评。展览发起人马云华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传统书画的魅力。

皂河,枕在运河畔千年,一场传承了年的庙会起初为单纯的民间祭祀水神活动,现在已经发展为自发的集民间信仰、物资交流贸易于一体的大型活动。如今,她正在以最古朴的方式将历史民俗延续下来,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轮廓,触摸到传承千年运河文化的温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