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正是山花烂漫时这群山里娃因何登上国际

来源:柳琴 时间:2023/2/3

-04-:18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丁施昊通讯员杜益杰刘斌

丝竹声声入耳,孩童欢笑动人,重返母校——

正是“山花”烂漫时

长坑小学学生们的婺剧脸谱(资料照片)。

“去欧洲演出?”

电话中,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便跟蔡黎明校长又确认了一遍。

他告诉我,前不久,缙云县东渡镇长坑小学收到邀请,将在今年暑假赴德国参加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登上国际舞台表演民乐和婺剧。

曾就读于长坑小学的我,由衷地为母校高兴。要知道,这里每个学生至少能玩转一种乐器,每位老师至少拥有一项才艺。央视节目中、全国乡村春晚以及诸多音乐赛事里,均能看到这些山里娃的身影。但这所面积只有平方米、还被农居房分隔成4个校部的乡村小学,是怎样培养出这些多才多艺的学生的呢?

山花烂漫的时节,我来到东渡镇,回到母校,探寻和重温这所有着76年历史小学的教育密码。

学生们在弹奏琵琶。丁施昊摄

比我年龄都大的谱架

长坑小学背靠大山,没有运动场,没有艺术馆,只有一条水泥路通向国道。

我刚到村口,耳边传来依稀的唢呐和鼓点声,再往前走一段路,二胡、笛子等乐声便能听得分明了。循声而去,一栋3层小楼出现在眼前。

这栋楼,我再熟悉不过了。18年前,我曾在这里上过3年学。那时候,我也在这栋楼的走廊上吹过竖笛、拉过二胡。

见着校长蔡黎明,我迫不及待地跟他去逛久未谋面的校园。校园依旧整洁美丽,以往的教学楼和宿舍全部变成了学生活动中心,还搭建了小舞台,方便举办文艺活动。

“现在学校有12个班人,学生大多住校。”蔡校长简要介绍了目前的情况。每个下午的两节课,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拓展性课程来“玩”。我到达的时候正是他们的玩乐时间。难怪校园里这么热闹!

一楼的教室外边有3队人马,左边一排挽着柳琴,右边一排扶着琵琶,靠墙的几个孩子则抱着月琴。小小的身躯被硕大的乐器挡住,只露出个小脑袋。他们不是在读乐谱,就是在拨弄琴弦,十分投入。

趁休息间隙,我问一个练琵琶的小姑娘:“难不难学?”“不难!”回答干脆利落。“我会弹好几首曲子了呢!”她又补充道。而边上个子稍小的学生则犯了愁:“哪根手指按哪根弦,第几个品是哪个音,我还记不住呢。”她把下巴倚在琵琶上,侧着脑袋观察自己的指法。

旁边教室里,10多位学生在起劲地吹横笛。悠扬的笛声将我的思绪拨回年:那时候我读小学一年级,晚上兴趣活动的时间,班主任就教大家吹竖笛,《小星星》《茉莉花》等曲子是我们的最爱。蔡校长说,吹笛子是长坑小学的基础项目,一二年级吹竖笛,三年级以上吹横笛,全校学生都能露一手。

学生们的谱架造型各异,大多用竹子、木块和铁片制成,一看就是手工做的。“这些谱架至少用了20年,有的可能比你的年纪都大。”笛子课程的指导老师杜海燕说。

记者(左)与婺剧社团的学生交流,体验学习婺剧基本功。

比学生还会玩的老师

杜老师是长坑小学年的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回到这里任教。她告诉我,目前,学校在仅有28个老师的情况下已开设24门课程,如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乒乓球、剪纸,甚至根雕等。但是教师这么少,怎么能教这么多课程?我带着疑问请教蔡校长。

“长坑小学人人都是体艺老师。师资有限,我们的老师都是抽时间自学,然后再去教学生们。”蔡校长还一本正经地说,学校吹唢呐最厉害的是英语老师。

三楼教室里的学生们在吹唢呐,声音响亮,时不时有点尖锐。英语老师徐杰荷正在走廊教一位学生熟悉乐谱。

徐杰荷年到长坑小学任教,当时唢呐班缺老师,她便硬着头皮从零开始学,先向高年级的学生请教,再跟专业老师学。一年多来,她已经掌握唢呐的吹奏技巧并接手了唢呐社团。

为了教好学生,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牺牲休息时间刻苦研练。“琵琶的指法很多,音域很宽,对于我这种没接触过民乐的老师来说很有压力。”身兼数学老师、琵琶和婺剧社团指导老师的陈杨敏告诉我,学乐器和婺剧都需要稳扎稳打,每天除了教学生们练习外,她还要抽出时间练习。

为什么老师们愿意花时间在这些额外的工作上?陈杨敏觉得,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比不上城里,老师们只能多付出多投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可能性。

徐杰荷则有感于“边学边教”的形式,觉得“挺好玩的”:“我们互相学习,学生的乐感比我好,学东西快,我时常向学生请教。”

“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不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双向互动。一群人在玩中学习,这个学习的过程,还原了学习的愉悦感。”在缙云县教育局副局长吴丽明看来,没有专业老师授课不经意间成为长坑小学的一个“优势”,互相学习的过程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快乐。老师体会学习者的心态,更能教好学生;学生成为老师的老师,更有钻研的劲头。

蔡校长继续带我逛校园,他指着校史墙介绍:“从3个毛竹筒起步,我们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条件‘玩’。”年左右,缙云县取消小升初考试,学生们有了更多自由支配时间。当时的樊校长想发展课后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但一没钱、二没专业老师怎么办?樊校长便上山砍了几根毛竹,又向村民收购了几条蛇皮,自己动手做出几根笛子、几把二胡,手把手教孩子们。他还与老师们一起自编自导歌舞剧《三个和尚》。这一演就演到了省会,参与了年的浙江省少年儿童文艺调演。当时小演员的演出服还是樊校长自己缝的!课余文体活动就这样开展了起来。

长坑小学学生在缙云县广电会议中心演出,右为五年级学生麻云超(资料照片)。

比孩子还开心的家长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我特意要求在这个欢乐的校园里住一晚。

早晨6时50分,轻快的音乐声把我叫醒,学生们也陆续起床。在学生宿舍,孩子们一丝不苟地把厚厚的被子叠得四四方方,还把褶皱抚平。洗漱完毕后,牙刷头的朝向、牙膏的摆放方式、毛巾的折叠方式统统一致。宿舍里整整齐齐。

我就是这么过来的!准时起床、穿衣叠被、洗脸刷牙。以前没觉得有多苦,但现在看到一年级学生都能自理生活,还是非常惊讶:这些学生还只是小不点啊。

吃早饭的时候,坐在我对面的小姑娘章语桐看上去特机灵。她忽闪着大眼睛,说希望以后可以学婺剧,到北京去演出。

1月5日,央视七套播出的《乡村大世界》里,长坑小学的孩子们给全国观众带来了精彩的婺剧表演。老师带我见了参与其中的11岁男孩麻云超。小麻同学眉清目秀,斯斯文文。

“在北京演出紧张吗?”我问。

“想着玩就不紧张了。”麻云超笑着说。那是他第一次去北京,老师答应他们演完去天安门看一看。

“学婺剧苦不苦?”

“有酸甜苦辣吧,刚开始练基本功有点苦,练成了就比较甜。”麻云超爱笑好动,走台步、拉大腰……边说边给我们展示基本功。从他爸爸口中得知,麻云超原本有点腼腆,现在越来越开朗了。

花大量时间参与课外活动会不会影响学习?麻爸爸倒是不太担心,他说:“他能到外地演出去见见世面也挺好,孩子喜欢的事情我们都支持。”

周五下午放学,不少家长到学校接孩子。婺剧社成员杨开仁的妈妈杨望玲也来了,她不无自豪地告诉我,儿子转学到长坑后才学习婺剧,一年多时间就能上台表演了。“虽然演的是一个小角色,不过演得很开心。”她笑着说,儿子也曾到丽水大剧院和杭州师范大学演出过。

杨妈妈还透露,杨开仁刚到寄宿制学校时很不习惯,天天哭喊着要转学、回家。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她硬是把儿子留下了。现在再问他“要不要转学”,杨开仁总说“不转!这里好玩多了”。

家长傅海央来接儿子曹珂宾。她很支持孩子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拓展课程。“我儿子现在更自律了,能够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如果因为参与活动落下功课,他也会抓紧补上。”看到儿子的进步,傅海央非常高兴。她自己也是家长志愿者,每次学校有活动都会去帮忙。在今年年初举办的元旦文艺汇演上,她和几位家长还排练了舞蹈和哑剧,并表演给孩子们看。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和自信,也促进了学习。“快乐的孩子,学习接受能力好,主动学习的意愿也强。”蔡黎明说。学生们从中都尝到了其中的甜头——近年来,在缙云县43所城乡小学的六年级学业测评中,长坑小学多次名列前茅,曾连续5年保持在全县前5。

在“玩”课程的设置上,长坑小学坚持的是“有根的教育”,将乡土文化融合到乡村教育当中。“除了学习民乐,我们还带学生去田间耕种,去古村落踏春秋游,让学生做乡土美食,了解和学唱婺剧……”蔡校长说,乡村学校的学生一定要了解和热爱乡村,才能成长为对乡村有贡献的人。

这一点,吴丽明副局长深有感触,他觉得乡村振兴靠的就是对乡村有感情的人。缙云县已经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长坑小学的经验,提倡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加入更多乡土元素,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热爱这方土地。

传承“山花”精神

刘勇武

我的工作经历很简单,从教以后一直都在山区农村学校工作。年,我从浙江松阳师范学校毕业,年便到了地处大山之中的长坑小学。孩子们都住校,大多家境贫寒,许多为留守儿童。一开始我当班主任,开学时,班里有两位学生因家庭困难想放弃入学,我上门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当时孩子们那种渴求学习而又无助的眼神,我至今都难以忘记。每每想起,我就会对自己说,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力所能及地为农村孩子做点什么。

年,教育局任命我为长坑小学校长。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我从调整学校的课程设计入手,致力追求“个性与创造”共生的活动课程体系。我和老师们一起,从学校自身的师资、场地、经费和学生的需要等实际情况出发,在资源匮乏的情形下,大力开展社团兴趣活动、校园趣味竞赛、快乐影院、特色班级文体活动和校园“四节”等“小、精、实”的校园文化活动,并逐步壮大。

下棋、拉琴、打球,不为考级、不为加分,只为校园生活更丰富、更快乐。因此,当全社会“减负”呼声日盛时,我们学校的孩子却仍能每天怡然地拉琴、下棋、画画,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一群乐观自强的学生,一群平凡普通的老师,铸就了长坑特有的“山花”精神。这里的孩子就像一朵朵山花,不叹息出身卑微,不埋怨地处偏僻,只要春天来到,便蓬蓬勃勃生长。

而今,这朵“山花”正烂漫。

(作者系缙云县长坑小学原校长首批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入选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