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古琴称“山东诸城派古琴”,又称“琅琊派古琴”,出自“虞山”派,形成于19世纪中叶,历经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发展,形成了具有诸城特点、风格、技巧和特有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19世纪初,王溥长、王作祯、王露祖孙三代以虞山派为基础,另有王雩门和他的学生王宾鲁以金陵派为基础,两者汇流,融入了当地民间音乐风格,形成了具有山东地方风格的诸城派。年,诸城派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牌。
古琴的立调体系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以三弦为宫五音(宫、商、角、征、羽)命调,即传统调名,称为“正调”,即F调。另一类是以一弦为宫音以均命调。一弦为宫音的称“黄钟均”,一弦为商音的称“无射均”,一弦为角音的称“夷则均”,一弦为征音的称“仲吕均”,一弦为羽音的称“夹钟均”。诸城古琴的立调体系采取以上两类立调的折衷办法,即以三弦为宫而以律吕命调之法,形成了诸城派古琴特有的立调体系。即:三弦为宫的称“黄钟调”(F调〉,七弦散音位顺序是:;一弦为宫的称“林钟调”(C调),即;二弦为宫的称“无射调”(bE调〉,即;四弦为宫的称“太簇调”(G调),即;五弦为宫的称“仲吕调”(bB调),即。
诸城古琴的艺术风格大体归结为:细致、含蓄、质朴、流畅。含蓄性、概括性大,重内在不务外表华丽,缓急有变,刚柔兼备;节奏固定,标准统一,可数琴齐奏,划分节奏并附有简谱。右手弹弦刚劲有力、干净利落,力度强;是中国首次列入大学的专业课程,开古琴进入高等学府之先河。
高培芬收藏的明代琴谱(图片来源:山东画报)
诸城古琴有其独有的曲操,即以《长门怨》、《秋风词》、《关山月》三曲为独有曲操,其他琴谱均未载。
《长门怨》:陈阿娇为汉武帝妻,汉武帝另爱上了卫子夫,便把陈阿娇贬居长门宫,她在愁闷之中以黄金百两相赠司马相如,请其写一篇解愁文章。司马相如为她写了那篇有名的《长门赋》。当汉武帝读了此赋时,竟深受感动。后人将此赋改作了琴曲《长门怨》。全曲共6段,采用“黄钟调”(F调),多用高音滑奏以表现女性之哀怨。
《秋风词》:由王既甫、王心源所传。该曲在《桐荫山馆琴谱》系黄钟调(F调)记谱,在《梅庵琴谱》系林钟调(C调)记谱,调虽不同,音高却一样。
《关山月》:曲由山东民歌“骂情人”移植为古琴曲谱。宣统二年(),山东李见忠至大汶口(今泰安)一带查税,在店中因雨不能外出,适有歌妓来带柳琴唱一俗曲《骂情人》,李便用工尺谱记下来带回济南。后岑体仁又将工尺谱译为古琴谱。后由王宾鲁修改,增加了几个轮指,更名为《关山月》,系黄钟调(F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