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出版的大众日报《枣庄新闻》,在倒头条位置刊发稿件,介绍了滕州市乡村振兴的经验。全文如下:
硬化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绿色垃圾桶摆放在各家门前,村民在村中心街道上做起小生意,村庄干净漂亮、村民口袋有钱……这是7月28日记者在滕州市大坞镇袁北村采访时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们村发展特色种植马铃薯产业,我今年承包了20亩地,一亩地马铃薯能收入四五千元,种地有干劲,日子也有奔头!”村民袁汝山说。
袁北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状态,印证了滕州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滕州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产业富村、生态美村、人才兴村、文化润村、党建强村,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滕州篇章”结出累累硕果。前不久,滕州市被评为全省年度市县党政班子和党政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一等”县(市、区)。
为把乡村发展引擎激活,该市瞄准产业大做文章,在巩固提高粮食常年种植质量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滕字号”农产品品牌,培育马铃薯、绿萝卜等品牌8个,累计创建“三品一标”个。为提升农业发展档次,进一步提高产业质效,该市围绕做强农业现代园区,强化引进、扩大规模,现已创建枣庄市级以上设施种植、规模养殖等高效农业园10个。其中,丰谷云农科技园建成运营,2个项目入选省首批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项目库。该市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激发动力、培育活力的重要抓手,圆满完成了个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消三减五”任务落实落地,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余家,政策性农业保险面积达到余万亩。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抓手。在具体实施中,滕州市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思路,高标准、有规划地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共规划美丽宜居乡村片区7个,现已建成A级美丽宜居乡村个,今年计划投入3.44亿元建成美丽宜居乡村个,确保实现全覆盖。
大力实施千村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目前已组织干部群众20余万人次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同步常态化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内涵建设方面,该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孔子学堂”与“农家书屋”共建示范点处。突出文化惠民,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实行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制度,年接待游客85万余人次。传承乡土文化,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加强柳琴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启动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彰显“乡土味道、鲁南风情”。
人才队伍、干部队伍是前提和保障。滕州市坚持人才兴村,坚持“农村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举办相关培训班28期,并依托农业院校、示范园区等实训基地,重点培育农民合作社等新型职业农民,年培训能力达1万人次以上。
坚持“四单”培训方式,开展以新成长劳动力、企业在岗农民工、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为主的创业技能培训,并出台相关的创业优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打造农村创业沃土。坚持党建强村,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出台“1+X”系列制度文件,打通村干部来源渠道。名村党支部书记被推荐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3名村党支部书记被评为省“担当作为好书记”。
滕州探索实行“党支部+合作社(经纪人+农户)+专业市场”的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和特色产业村居,因村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党建引领下的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环泽通讯员徐琦孙德栋商铮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