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蒋松群见习记者阚秋晨寇晓晨蔡相莹临沂报道
柳琴戏,又称拉魂腔、拉后腔,是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作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形式,柳琴戏已经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6月4日,由大众网·海报新闻与远通集团临沂国华、宝华一汽奔腾4S店主办,临沂市体育摄影协会协办的“追临沂‘沂起’奔腾·寻找临沂文化符号”活动,走进郯城县花园乡,现场聆听柳琴戏之音,感受古曲之美。
“这是一个讲述孝文化的节目,倡导移风易俗、家庭和睦。”走进花园乡柳琴戏陈列馆,伴随着一阵敲敲打打,戏音传来,腔味十足。原来,该乡琴友剧团成员王克荣正在和演员们排练。一板一眼,十分认真。
等排练结束,王克荣一脸笑容,慈祥可敬。此情此景,让人很难想象,戏曲中凶巴巴的人物竟然由她塑造出来。其表演功力,可见一斑。这种水准,既得益于王克荣自己的努力,也源于当地浓郁戏曲氛围的熏陶。
郯城县花园乡,地处白马河畔,是柳琴戏主要发源地之一。解放前跑坡卖艺、游食四方,柳琴戏便是当地人重要谋生手段。“只有唱好戏,才能要来饭!”55岁的王克秀,正是在这种观念引导下,走上曲艺之路。屈指算来,从拜师学戏至今,已有四十余年。
现在,随着加入剧团,王可荣的艺术天分得到了更好的释放。“我们经常参加县乡组织的‘送戏下乡’活动,用柳琴戏弘扬真善美。”王克荣说。
柳琴戏,女腔委婉、华美,男腔粗犷、质朴。花腔丰富多彩,拖腔风格鲜明,且大量使用切分音和弱拍起唱,运用与郯城一带方言有关的装饰音。其伴奏早期比较自由,一般不包腔,行腔过程只以柳琴打击节奏和烘托气氛为主,过门比较固定。常用板式有慢板、二行板、快板、散板等几种。唱词质朴无华、生活气息浓,通俗易懂,善于铺陈、多用比兴,在句式、韵律、平仄上要求严格。以上种种,形成了柳琴戏独特的风格。
为了保护传承这一珍贵戏种,年11月,郯城县按照“五个一批”原则,将郯城县柳琴剧团合并到文化馆,成立郯城县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大力开展柳琴戏后备力量的培养活动,按期举办郯城县柳琴戏培训班,还组织部分优秀人才参加省里开展的表演培训班。郯城县以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模式,重点扶持柳琴戏演出团体建设,选拔一批优秀柳琴戏演出团体,参与“送戏下乡工程”。
作为柳琴戏发源地的郯城县花园乡,几乎村村都有柳琴戏庄户剧团,有影响力的约有13支。其中,王克荣所在琴友柳琴剧团,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当地享有盛誉。
琴友柳琴剧团二团团长李霞,也是一位有着几十年演艺经验的柳琴戏传承人。“在我们这里,但凡五六十岁的人,几乎每人都会唱几句。”耳濡目染间,幼年的李霞就能够哼唱三两段柳琴戏。
“你嗓音不错,报名县里的柳琴戏剧团试试吧?”年,经人介绍,李霞加入郯城县柳琴戏剧团,跟着柳琴戏名家张金兰学习。此后十余年间,李霞东奔西走演出柳琴戏,不遗余力。演出范围,不仅在郯城本地,还到过其他县区。“有几次,我们都是在外面过年。”回忆起当时的演出经历,李霞历历在目。
“柳琴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念兹在兹。三十余年过去,李霞身体力行,将柳琴戏发扬光大。剧团,正是柳琴戏爱好者们最好的寄托。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年,花园乡于建成柳琴戏文化广场、柳琴戏“金兰剧场”大舞台,并于年5月建成开放柳琴戏陈列馆,打造柳琴戏发源地文化品牌。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柳琴戏保护传承,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郯城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