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立体化呈现黄河文化的时代新气象

来源:柳琴 时间:2023/2/11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豫剧《大河安澜》吕剧《一号村台》□本报记者陈炜敏   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年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将于6月21日至7月6日在山东举办。演出季期间,将举行优秀剧目展演、小戏组台演出、专家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多个地方剧种集中亮相   此次演出季是沿黄流域的一次艺术盛会,将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沿黄九省(区)戏曲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人才、新风貌,为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推进黄河流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其间,将组织开幕式、优秀剧目展演、“我们的新时代”小戏组台演出、“一剧一评”专家研讨会、剧目视频直播、组建“沿黄九省(区)戏曲发展联盟”等系列活动。   悠久的黄河文化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沿黄流域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样式,特别是剧种样态。此次演出季,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蒲剧、二人台、豫剧、川剧、秦腔、陇剧、平弦戏、上党落子、汾孝秧歌、渔鼓戏、两夹弦、扽腔等乡情浓郁的地方戏曲作品将一一亮相,共计有11台大型剧目、1台小剧场戏曲,以及15个小戏作品组成的3场“我们的新时代”专场演出,累计演出16场。   吕剧《一号村台》,生动反映新时代黄河流域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豫剧《大河安澜》,艺术地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护河、治河的动人故事;陇剧《大禹治水》,深情抒写中华民族历史智慧;二人台《山那边》,描写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过程;平弦戏《绣河湟》,描绘乡村振兴宏伟蓝图,彰显团结包容的河湟精神。   这些剧目站在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从舞台艺术的独特视角出发,对新时代续写黄河文化新辉煌进行了全新的艺术表达,为有效保护弘扬黄河文化遗产、更好彰显其时代价值提供了路径。山东共有14部作品入选   山东分别有3部大型戏曲剧目、1部小剧场戏曲剧目和10部小型戏曲作品成功入选。入选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示出山东文艺工作的整体风貌。从剧种上讲,14部作品涉及京剧、吕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扽腔、两夹弦、柳琴戏、柳子戏、渔鼓戏、茂腔等10个剧种,超过我省活态剧种总量的半数以上。从地区分布上讲,14部作品分别来自济南、枣庄、烟台、潍坊、东营、滨州、菏泽等8个市,以及省吕剧院、省柳子剧团2个省直院团。   此次我省入选作品的艺术形式和题材分布丰富广泛,较好体现出山东文艺创作的整体布局。14部作品中,既有大型戏曲,也有小型文艺作品,还有此次展演的唯一一台小剧场戏曲,实现了此次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入选作品三大类别的全覆盖。从题材结构看,既有数量众多的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人民群众火热生活为素材创作的现实题材作品,如吕剧《一号村台》就以黄河滩区村台迁建这一世纪性民生工程为题材创作而成;也有讴歌英雄、展示中华民族气节和文明基因的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剧目,如烟台市京剧院创作演出的京剧《戚继光》和省柳子剧团的新编历史戏《老青天》,分别塑造了保家卫国的明朝英雄戚继光和清正廉洁为民请命的“包青天”两个感人形象。探索戏曲活态化发展的新机制   此次演出季期间,将成立“沿黄九省(区)戏曲发展联盟”,广泛吸收黄河流域戏曲表演团体和艺术研究机构,为黄河流域戏曲繁荣发展搭建全新“舞台”。   联盟将在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沿黄九省(区)的密切协作下,努力构建黄河流域戏曲艺术创新发展合作体系,着力整合文化资源、人才资源,提升地域文化发展格局,推进戏曲内在发展动力与外部生态的建构与优化,推动黄河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戏曲活态化发展的新机制。   联盟成立后,将策划举办多种形式的戏曲艺术活动,开展优秀剧目展演、合作交流论坛、课题研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形成一批宣传黄河流域戏曲创新发展的新成果。   本次演出季全部剧目将采取线下展演与线上演播相结合的方式,在好客山东、齐鲁云剧场等平台直播。演出遵循低票价惠民原则,最高票价不超过元,并纳入第六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补贴范围,对60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及退役军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等群体实施优惠政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