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娘月光光
月娘月光光,起厝田中央
爱食三色糖,爱睏水眠床
这首闽南童谣的旋律
亲们还记得么
这可是深深地记在日报君的脑海里呢
闽南童谣
贯穿着不少厦门孩子的童年
它可不是普通的儿歌
早在年,它就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一次
它被记录在了第二期厦门非遗影像纪录片里
而就在今天
这一期的非遗纪录片正式上线啦!
戳以下视频,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
01:42这是由中国农业银行厦门市分行
联合厦门日报社推出的
“非凡匠心非遗薪传”特别行动
本次特别行动一共探访
12项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并分4期制作成厦门非遗影像纪录片
第2期非遗纪录片一共介绍了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
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童谣歌仔戏
这三项厦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期非遗的见证者
是厦门农行的三名小姐姐
▼
刘丹旸
厦门农行海沧支行
魏艺
厦门农行个人金融部
郑浦霞
厦门农行个人金融部
在小姐姐们的带领下
让我们一起走入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第一站:感受袅袅南音
南音传承人王小珠老师(中)
农行非遗见证人郑浦霞(右)、魏艺(左)
第一站,厦门农行个人金融部郑浦霞、魏艺来到一栋闽南古典园林风格的两层楼阁——“南音阁”。在这里,她们见到了南音“非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小珠老师。
现场王小珠老师不仅用南琶示范了一段《梅花操》、亲授拍板的技巧,还拿出一本厚厚的《南音古曲选集》教两位见证人识谱。
若不是来此体验,出生在浙江的魏艺,还一直误把南音当戏曲。然则,南音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老乐种,又名“弦管”。千余年来,南音依然保存了许多极为古老的东西:从乐器到乐谱(记谱法),从乐理到乐曲。
南音“非遗”档案
南音亦称南曲、弦管、南管、南乐,为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四大古老乐种之一,有“音乐活化石”之称。它由唐、五代宫廷音乐带入闽南而来,流行于闽南、港澳台及东南亚闽南华侨华裔聚居地。南音是由“指套”、“大谱”和“散曲”三大部分构成完整的音乐体系。其演唱形式分“弹唱”及“清唱”,保留了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古老形制。其主要乐器有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品(曲笛)、南嗳(中音唢呐)、拍板、响盏、四宝、狗叫、木鱼、双铃等。
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二站:聆听闽南童谣
第二站,厦门农行海沧支行刘丹旸跟着闽南童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厦门大学中文系周长楫教授来到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现场周长楫教授教小朋友唱闽南童谣。
▲刘丹旸向周长楫请教闽南童谣唱法
虽是泉州人,但刚在海沧支行入职时,刘丹旸还是常听不懂当地老人的闽南话。当天,刘丹旸抓住机会也请教了周教授一番。“闽南话的发音各地不同,但仍有迹可循,就如1-10数字都有两种发音。”如此细节的区别,也只有周教授,这个“闽南通”能讲得出来。
在教学楼下的闽南童谣长廊旁,刘丹旸见到该校前后两任闽南语教研组负责人——林玲和林丽春老师。她们分别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闽南童谣省级和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两位老师告诉她,年8月,该校正式挂牌“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便把“闽南童谣”当作办学特色之一。
闽南童谣“非遗”档案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福建地方典籍中记载着唐代民间就流传着《月光光》的童谣,宋元明清时期随着闽南人大批过台湾、下南洋,闽南童谣也随之传播到台湾、南洋。闽南童谣是历代闽南百姓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用闽南方言富有音乐美的韵语和平仄节奏创作,并在传唱过程中不断完善而成的民间口传文学,是老百姓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年,闽南童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三站:走近闽南歌仔戏
“高甲戏和歌仔戏一样吗?”对于外乡人的魏艺来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带着疑问,她来到位于幸福路的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剧场。在这里,魏艺见到了歌仔戏传承人纪招治老师,以及她的徒弟曾宝珠。纪招治老师一说起徒弟曾宝珠,便连连称赞。师徒俩一坐下就聊起唱腔。
随后,曾宝珠老师教魏艺青衣的水袖技法。两米长的水袖,三下之后,便乖乖地折于曾宝珠老师的手中。看似简单,跟着学了10分钟,魏艺仍旧只能马虎抓到。
歌仔戏“非遗”档案
歌仔戏是唯一根源于闽南诞生于台湾的闽南方言地方戏曲。它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京剧、闽剧等戏曲的营养,于二十世纪初在台湾岛形成闽南方言剧种,后传及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人华裔聚居地。歌仔戏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有一百多种传统的曲调,杂碎调和七字调为歌仔戏两个最主要的唱腔。角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邵江海等闽南民间艺人创造了“杂碎调”,推动了歌仔戏新的艺术发展。
年,歌仔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探访非遗的过程,时间总是飞快而过
作为第二期非遗的见证人
农行小姐姐们有着不同的感触
郑浦霞:
闽南是一片传统文化很深厚的土地,有很多养分可以汲取。就如在厦门农行工作近二十年的我,工作之余,我结识了唱南音的朋友,学习了古筝、柳琴等,弹指一挥间,有种令人恬静之美,带来内心深处的平静自在。
深耕于此的厦门农行,也从传统文化汲取素养,渗透进每个员工的思想行动,进而融汇到每一项产品设计和服务中,相伴客户成长。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生诗意,更是责任,我愿身边更多的人爱上南音,走进南音。
刘丹旸:
在拜访周长楫教授时,有听他说起他曾被厦门农行请去做“闽南文化”的讲座。作为厦门农行的一个新人,我很羡慕,也很自豪。这次接触也让我更深刻感受到农行的企业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气质相投,扎根民间,在任何偏远的地方都有农行的存在。
魏艺:
每次与传承人的接触,总能令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一股文化的力量,就如每次参加的农行文化活动,这些都是农行给予我最宝贵的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的精华
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世代传承的瑰宝
在这些纪录片里
你会越来越发觉厦门的非遗离我们并不遥远
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
而我们也更应该保护与传承好这些非遗
这也是厦门农业银行举办
“非凡匠心非遗薪传”
这一场特别活动的初衷
温馨小提示:还有2期厦门非遗影像纪录片尚未出炉,敬请期待!回顾第一期厦门非遗影像纪录片请戳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