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一个胼手砥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与诗歌是不搭界的,但就有这样一位年届八旬的老农,六十多年来用近千首诗歌记录了人生的心路历程、行进足迹和时代变迁。
许仲良,年生,邳州市陈楼镇院许村人。年被评为“最美邳州人”,年被评为“徐州好人”。在72岁的耄耋之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翻开面前这本厚重的《古稀吟》,我被老人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蓬勃的诗心所折服。让我们跟着他的诗踪,一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地浏览他平凡至极的人生履历吧。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长期压在他头上的“富农”成分的无形帽子被摘除了,不久又分了土地,他长长舒了一口气;从此,他可以与众乡亲平起平坐,并有责任田可以耕种了,永远告别了歧视与饥饿。多年的阴霾一扫而空,他兴奋不已,诗意大发,挥笔写下了《老农乐》:“疏星淡月渐无华,晨起田间事桑麻。荷锄归来日已暮,青灯黄卷透窗纱。好书时下三更雨,秃笔欣盈二月花。伏案诗歌抒雅趣,桑榆气壮满天霞。”农闲灯下读书、作诗,一个有文化的农民追求的“耕读之家”、“诗书继世”的理想,而今终于实现了。六旬老翁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诗兴一发不可收,遂作《晨读》:“春风弹妙韵,花展艳阳天。燕舞堂前闹,莺歌枝上喧。国泰山河秀,人勤岁月甜。六旬人未老,晨读古今篇。”
年,政府破天荒地为广大的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城里人可能感受不深,那可是破天荒的伟大壮举啊!自从盘古开天地,只有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这么好。是年许仲良60岁,第一次领到了养老保险金。他按捺不住激情,写了两首诗,一首叫《养老保险》:“甲申六月三,领取养老钱。党政惠民举,福泽万里天。二回甲子度,晚景岁月甜。寿考征洪福,太平享大年。古稀逢盛世,伊始乐无边。”另一首名为《感恩》:“邦治国安万象新,和风送暖叩千门。喜瞻天际垂甘露,笑看太空布瑞云。政策英明赤县地,党恩浩荡花甲人。耄耋福寿添筹算,无忧无虑度百春。”是啊,农民的日子过到了天堂,无数代农民朝思暮想的好光景到来了,理该歌颂。稍后,许仲良用《快乐人生》,将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六六安康身壮健,撒割犁耙勇争先。清晨田里除杂草,中午回家育小蚕。日暮收工天气晚,挥毫灯下撰诗联。一生哪有清闲日,百岁犹多未了缘。”陶渊明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陶先生恐怕勾画不出;但许仲良的晚年乡村生活胜过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达到了人生大自在。
年许仲良初中毕业,因为成分问题,剥夺了他继续上学的机会,回乡劳动。那时实行生产队核算工分,他不怕苦不怕累。耩地这门农活要求非常高,他摸索着掌握了,耩出的麦垄子笔直像一条线,苗齐苗匀。扶犁耕地,肩膀上还背着粪箕子拾牛粪;栽黄烟,炕烟叶,他也学会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生产队大面积种植山芋,由于不掌握育苗技术,一两万斤的山芋种子烂掉是常有的事。许仲良对大队书记说:“我试试。”大队书记狐疑地看着许仲良说:“这不是儿戏,吐口唾沫砸个窝,立军令状吧。”他记得在校时,赵光如老师教过的生物课,育山芋秧苗保湿和保温最为关键,经过36个昼夜诚惶诚恐的技术攻关,他培育出了可供三百亩地栽种的绿油油的山芋苗,山芋种子一块都没烂,有他当年的《种山芋》二首为证:“山芋好吃保种难,十年育苗九年悬。社员巴望夺高产,匹马单枪闯险滩。大会立下军令状,毛遂自荐敢攻关。昔时在校读生物,灯下再把课本翻;行家里手勤走访,总结经验措施严;认真把控温湿度,九到十一最安全。一举成名传捷报,辉煌业绩出平凡。”“优质芋种植温床,苗壮苗齐长势强。岁岁丰收年景好,村民拍手喜洋洋。”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二十一世纪初。那时的院许村村部非常破旧,时任党支部书记的柳雅训集思广益要建设新村部,难度可想而知。许仲良被抽调来看守建房料子。努力一年,建成了多平方米宽阔敞亮的新村部。但唯一不足的是,墙上一片空白。支书柳雅训对许仲良说:“你是农民诗人,给我们布置布置吧?”许仲良接过任务,抱着几本党和政府关于农村的政策、法规汇编啃了起来。一个月辛勤努力,各种上墙制度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各级领导来院许村观摩,在制度牌前流连忘返,赞叹不已。许仲良喜上眉梢,作《新村部》三首,这里仅录其二:“大江东去日西流,百感茫茫不可收。七秩人生逢盛世,千秋大业兴琼楼。乐为院许建村部,沐风栉雨夜未休。沥胆披肝常忘老,一腔热血写春秋。”“画廊挹彩势峥嵘,一望华丰锦万重。廉政门墙迎晓日,兴隆家业洽春风。旧时燕垒将更换,今日鸿基已奠成。满目园林增秀色,一幢新宇展华容。”
院许村的两委班子会工作,善总结,其中“四权建设”的经验诞生在这里,后向全国推广就是突出的一例。院许村在全市创新摸索出了一套“贴近基层、适应村情、符合民意”的工作做法,即在村级治理中实行“村党组织的决策权、村民代表会议的议定权、村委会的执行权、广大群众的监督权”。省委巡视组的一位同志在院许村蹲点,根据柳雅训的讲述和许仲良的诗作,提炼总结为“四权工作法”,并召开了“四权建设”现场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求是》等几十家媒体均报道了这一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四权”工作法,村内道路整修一新、水利设施改进完善,村庄垃圾转运站投入使用,恢复了院许逢集、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等,让村子更漂亮,让百姓出行更便捷。该村率先建立了村级服务中心、医疗保健卫生室、健身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并成立了柳琴戏班子(许仲良编写的剧本小演唱《四芳赞家乡》、《人人都说陈楼好》获广大观众和各级领导的好评)和广场舞队,开办了道德讲堂,布置了文化长廊,建起了农家书屋等。实现了“闲时广场秧歌欢,周末村部讲座忙,农家自编柳琴戏,道德课堂真形象”的百姓文化生活。仲良老人作《村级四权建设感怀》一首,对“四权”进行了高度概括:“漫步康居沂水滨,地灵人杰物华新。四权建设发祥地,院许堪称第一村。重大事项党决策,村代会上一锤音;村委贯彻执行办,群众监督更认真。吐气扬眉庄稼汉,兴邦奉献赤诚心。神州处处生春意,人庆小康谢党恩。”《农民日报》记者看了许仲良的诗大为惊讶,诚恳地对他说:“把你反映时代的佳作整理好,我负责向上级部门推荐。”许仲良先生生性谦卑,认为自己一个农民的作品属于下里巴人,实在拿不出手捧不上台面,此事搁浅了下来。
有必要介绍一下院许村。该村濒临沂河,辖院许、马家等七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余户,多口人,耕地面积余亩。年,该村率先实行土地流转,徐州新联福食品公司租赁了余亩土地种植无公害油栗,凡二十余年。该村银杏种植密布,街道整齐俨然,白墙灰瓦或白墙红瓦的民居在高大婆娑的银杏林的掩映下,显示出勃勃生机,诗意盎然。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示范村、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许仲良见证了院许村的变化,在《沁园春.院许村勤廉双述座谈会纪实》这样欣慰地写道:“国泰民安,再话勤廉,党政述职。洒阳光雨露,披肝沥胆。举村上下,政通人和,苏北争先。蒸蒸日上,政策英明村倡廉。我院许,遍欢歌笑语,人乐丰年。甘当村人知音,效忧国忧民范希文。常扶今鉴古,悬鱼羊绪,治沙裕禄。解难排忧,帮困济贫。民殷村富,百姓小康谢党恩。感志士,柳村官雅训,勤政为民。”
仲良老人被聘为村义务监督员、法制宣传员和民事纠纷调解员,不拿一分钱报酬。他乐意干,三个孩子都事业有成,大儿子在省城,二儿子是教师,三儿子从医。“我要钱干什么呢?我赶上了好时代,吃喝不愁,我没有任何别的要求。”他不打牌,不饮酒,只醉心于山清水秀的田园生活,闲暇时间看报、看书,笔耕纸作田,以诗的语言歌颂这个千载难逢的开明盛世,就是他最大的乐趣。
光工作不拿钱,这就是一个人的境界了。许仲良乐此不疲,干得津津有味。村民许之彬和许再运为了争执门前的道路归属问题,闹到派出所三次,没有调解好。许仲良老人往返十余次,苦口婆心地为他们讲述著名的“六尺巷”故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了他们,调解成功。老人在《和为贵》写道:“邻里纠纷情感伤,还需冷静细思量。戈矛互睦双无损,鹬蚌相争两自戕。海阔天空退一步,可将凶兆化吉祥。调解矛盾萌芽中,牵手共同奔小康。”院许村的普法专栏每周更换一次内容,村民们围着看,寓教于乐地学了许多法律知识,行事也逐渐文明规范。仲良老人的《普法专栏》一诗这样写道:“普法专栏编撰新,坚持不懈苦耕耘。黎民百姓知荣耻,白首黄童感党恩。未负此身千滴汗,居然院许满园春。政通人和家家乐,法制江苏示范村”。一个老人走街串巷去进行普法宣传,非常辛苦,从他的《普法行》可见一斑:“弘扬法制走千村,沥胆披肝报党恩。解疑释惑举实例,效忠国业赤诚心。严霜烈日三尺法,细风和雨一片春。口苦舌干情不厌,目标总在为人民。”
许仲良老人七十二岁那年入了党,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宣誓时,他泪流满面,浮想联翩。这个年龄入党,组织上格外慎重也在所难免,时任邳州市委书记和组织部长经过反复考察,决定给仲良老人担保:这位老同志够条件!老人当晚写下了一首充满感恩之情的七律《入党》:“红旗宣誓泪盈眶,七秩农民许仲良。爱党心诚葵向日,孚民德重凤朝阳。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荣枯不背范公训,且看寒花晚节香。”
位卑未敢忘忧国,许仲良的诗作贯穿着一条红线:报党恩。即使挨饿、受苦、受歧视,也从未改变过他的初心。他的诗折射出了新中国七十年来坎坷绚烂的社会变迁,记录了一代农民的心路轨迹,他牢记着:党的每个时期的政策都与平凡的个人休戚相关。他的诗,是一个尝遍百般滋味的农民的时代之歌。
百善孝为先,许仲良时刻以“孝”作为自己的家风家训,教育子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听党话,走正道,不贪不占,吃亏是福。大儿子许再俊南开大学毕业,现在省委巡视组工作。老人写两首《示儿》寄给大儿子,大儿子收到以后粘贴在工作日志上。其一:“镇邪扶正有担当,巡视省城到地方。泾渭自分清与浊,薰莸不混臭和香。秉公执法民安乐,惩腐倡廉国富强。党纪党规常在耳,丹心无悔铸辉煌。其二:”打黑惩恶岂关情,权作民田公正耕。剑冷冰霜除佞幸,词坚金石济苍生。绳愆不觉威难犯,执法无私官乃清。皂白分明无假错,丈夫应作铁铮铮。”二儿子是中学高级教师,他在某年的教师节寄语一首《教师节示儿》:“嗜读乐吟李杜句,持家苦练鲁班锛。开怀一笑过来事,俯首三呼后继人。毋负春光酬壮志,应凭智慧启童心。栽桃育李培硕彦,妙手匠心著灵魂。”三儿子许再君从医,汶川地震曾两次赴川援助,仲良老人的谆谆教诲和家国情怀,体现在两首《援川》诗上:“西风料峭井梧寒,闻道再君援汶川。党布甘霖滋蜀野,政凝雨露润巴山。驱除疾病存医德,起死回生益寿丸。妙手揽回圆满月,长春付人健康颜。”“身在邳州心在蜀,遥怜游子赴绵竹。丹心时念汶川难,白衣常思伤病扶。日落村头辞父母,月盈枝上飞成都。敢将妙手疗沉疴,勉作良医救灾情。常秉真心行大道,好为华夏绘宏图。”
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他是一名基层党员,时刻关心支持村两委的工作。对年轻的村官寄于厚望,从他的一首诗《寄女大学生村官柳炎彤》就可看出:“插队驻村久客羁,披肝沥胆胜男儿。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坚然白璧姿。从政胸能容苦辣,为民足可履崎岖。养成大器方为巧,造就雄才始算奇。”他的另一首诗《好年好景好风光》,是农村精准扶贫的真实写照:“国逢盛世重农桑,精准扶贫有妙方。两不用愁三保障,遍垂膏露济生苍。因村因户因人异,靶向治疗奔小康。生面别开新气象,欢心舒度岁呈祥。一犁春雨黔黎梦,见阵秋风孕大仓。靠俭考勤靠政策,好年好景好风光。”
许仲良老人谦虚坦言:他不懂格律,十几年前在徐塘电厂工作的侄子给了他一本《平水韵》,他看得颇费脑筋。原打算今年去老年大学系统学习律诗知识,不料被疫情阻隔,没能成行,甚是遗憾。但他仍刻苦自学:“采芹游泮恨无缘,月下灯前苦自研。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问五经翻。案头书卷千秋史,窗外风云万里天。笔吐真情舒雅趣,口吟古韵乐休闲。”律诗讲究平仄、对仗,限制太多,我们对这位七十八岁的老人就不要过于苛求了吧。仲良老人的诗作尽管不太规范,但他的诗行间始终跳跃着澎湃的报党恩之情,这是难得的一片赤诚丹心;生活在美丽如画的环境中,写诗讴歌是感情真实流露。还是以仲良老人那首《沁园春.自叙》作为结语吧:
“检点平生,一事无成,早年辍学。痛幼年失祜,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壮志烟消。半世生涯,种田耕稼,两鬓盈霜竞折腰。谁似我,历三千磨难,累比天高。
严冬尽头春宵,喜三子攀登步步高。奋进千程少,弄潮赤子;雄怀虎胆,志存前超。心悟精微,当仁不让,克己奉公日月昭。欣此日,有才凭施展,报国今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