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江苏柳琴戏

来源:柳琴 时间:2022/6/16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柳琴戏因其曲调优美,演唱时在下句腔尾音翻高七度或有帮和,腔调迷人,所以也叫“拉魂腔”。鲁南苏北一带是柳琴戏的发生地,从清初农民乞讨时说唱的“吉利话”开始,距今已有多年。在江苏,柳琴戏主要流布于以徐州市为中心的苏北一带,在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也有柳琴戏流布。

柳琴剧团戏曲陈列室展示的柳琴戏“生活用品”道具

柳琴戏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中期,最初是灾民沿门乞讨,由单人或者双人表演的民间说唱,艺人称为“唱门子”或“跑坡”,主要清唱一些“单篇子”的民间故事,篇幅可短可长。最迟在清咸丰年间就已有职业艺人演出“两小戏”和“三小戏”,如《打干棒》、《喝面叶》、《王小二赶脚》等。为表现更多的人物,逐渐衍变出由一人赶扮剧中几个人物的演出形式。称“当场变”或“抹帽子戏”。如《夏三探亲》一剧,竟由一人赶扮七个角色。因为当时的戏班规模不大,所以被称为“七忙八不忙,九人看戏房”。此时已用柳叶琴伴奏,且增加了行当,丰富了剧目,又吸收了同地域的曲艺、民歌小调的音乐元素并借鉴了京剧、梆子等剧种发展了自己,作为一个剧种已初步形成。

江苏柳琴戏是“拉魂腔”腔系中在苏北、鲁南的中路及东路一系衍化而来。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一路的许多“拉魂腔”班社集聚在徐州周边。年10月,徐州市文教局集中这些班社举办了戏曲研究班、文化班,随之对班社实行民主改革。年2月,因“拉魂腔”主要伴奏乐器“土琵琶”形似柳叶,故这路“拉魂腔”改名为“柳琴戏”,成立了徐州市柳琴戏一团和二团,后合并为江苏省柳琴戏剧团。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江苏柳琴戏的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与其他地区的柳琴戏大同小异。其角色行当有自己特殊的名称,分小头、二头、二脚梁子、老头、老拐、大生、勾脚、毛腿子、奸白脸等。柳琴戏有自己的表演程式和动作,其表演程式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和摘取姊妹艺术的“压花场”中的动作。例如整鬓、提领、整衣、提鞋、紧腰;再如“旋风式”、“摇耧式”、“撒种式”;另外还有“单提水”、“门埃窝”、“簸簸箕”、“怀中抱月”、“浪子踢球”、“燕子拔泥”等。步法有“引场步”、“”搓步等。舞台调度有“”双插花、“剪子股”等。表演粗犷朴实,节奏明快,乡土气息浓厚,身段、步法多具民间歌舞的特点。

柳琴戏的唱腔色彩丰富,结构独特。它的组腔方法既不同于板腔体戏曲,也不同于联曲体戏曲,而是用基本腔、色彩腔、民歌小调三种多具个性和色彩的曲调相互穿插、功能互补来组构喜怒哀乐、轻重缓急的多种唱段。

江苏柳琴戏有大小余出剧目,多个“篇子”。这些剧目和“篇子”大多从社会趣闻、民间故事、章回小说中改编积累而来,十分贴近生活,以喜剧为多,悲剧较少。也有一部分以忠孝爱国、惩恶扬善为内容的大戏和连台本戏。新中国成立后,柳琴戏的剧目创作成果颇丰,有《大燕和小燕》、《桃园新篇》等优秀剧目深受好评。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喝面叶》、《小书房》、《张郎与丁香》等。年,新编现代戏《大燕和小燕》被摄制成电影全国放映。剧目《鸭鸣湖畔》荣获江苏省戏剧节优秀剧目一等奖,江苏省精品工程提名剧目奖。剧目《孽海花》、《水远路长》等荣获江苏省精品工程剧目奖。

柳琴戏剧目整体风格质朴敦厚,大众化特质尤为突出。由于其流布地区地处苏、鲁、豫、皖交汇地带,南北文化交融,因此江苏柳琴戏的音乐既有南方的清秀,又有北方的热烈,深受群众喜爱,有“三天不听拉魂腔,吃饭睡觉都不香”的民谚。

柳琴戏“兵器”道具

传承谱系及代表性人物

江苏柳琴戏的传承原以家族传承为主,科班师承为辅,新中国成立后则主要以戏校教育为传承方式。据资料考证,当地知名的有相氏、张氏、刘氏、王氏、厉氏等谱系,这些谱系都有四、五代之传承历史。涌现了一代代优秀的柳琴戏人才,如相瑞先、厉仁清、王平均等。

江苏柳琴戏当今代表性人物是徐州市区的相瑞先、朱树龙、王晓红、孟浩、王桂珍、曹金霞、刘林林以及新沂市的何美珍。其中朱树龙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相瑞先、王晓红、孟浩、王桂珍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林林、何美珍、姚秀云、张晓霞、季艳秋、姬光荣、杨诚、刘敏、杜桂芳、朱芳被徐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命名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省级传承人相瑞先在柳琴戏《状元打更》中饰沈文素

省级传承人王桂珍在柳琴戏《王二英思夫》中饰王二英

省级传承人,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晓红在柳琴戏《走娘家》中饰王桂花

国家级传承人朱树龙在柳琴戏《铜台会》中饰杨八郎

省级传承人孟浩与恩师厉仁清合影

主要价值

江苏柳琴戏是江苏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别大众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流行地域的社会生活、民风民俗等人文特征,承载着当地从古至今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信息,对当地的文史研究有着很好的辅正价值。作为流行区域的代表性剧种,江苏柳琴戏有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观赏性,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柳琴戏始终扎根在农村,表达的是农民的所思所想,体现的是农民的喜怒哀乐,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听柳琴戏是一代代农民和众多以衍化都市民众不可或缺的文化享受。因此,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代,柳琴戏对人们都起着重要的教化作用。时至今天,其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江苏柳琴戏于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保护情况

为了保护柳琴戏,徐州市采取了多种措施。在培养接班人方面,徐州市文化艺术学校已培养出几届柳琴戏专业学员,不少已成为各柳琴剧团的骨干力量,年,江苏省柳琴剧团进行改制,改制后,先后选进14名演职人员,为柳琴戏的发展与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定期举办的“中国·徐州柳琴戏艺术节”,则为推出优秀柳琴戏剧目及优秀演员发挥了很大作用。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拨款,为江苏省柳琴戏剧团购置了一台流动演出车,为徐州市各类演出提供了方便。柳琴戏发展研讨会已经举办了两届。由江苏省文化厅、山东省文化厅、安徽省文化厅主办的“柳琴戏、泗州戏、淮海戏(均属‘拉魂腔’系)戏剧节”也已经举办了三届,并共同成立了三剧种“研究会”,出版了多部相关文集。自6年至今,出版了《柳琴戏音乐概论》、《李大任剧作选》等书籍。江苏柳琴戏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柳琴戏《走娘家》剧照,该剧获首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优秀剧目金奖

想要了解更多,那就赶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