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现代柳琴戏,依旧很ldquo拉魂r

来源:柳琴 时间:2022/6/16

柳琴戏,又称“拉魂腔”,形成于明末清初的徐州地区,具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徐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苏柳琴戏代表性传承人杜桂芳,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柳琴戏。她用坚守与创新传承着柳琴戏的艺术火种。

半路出家,从头学起柳琴戏

自幼爱唱爱跳的杜桂芳,从小便是乡亲们夸赞的“好嗓子”。年,邳县文工团组建小红花艺术团,正读小学五年级的杜桂芳被推荐到县城人民剧场参加考试,她的一首《北风吹》唱响了考场,并通过了初复试,顺利进入小红花艺术团。

年10月28日,是杜桂芳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正式进入小红花艺术团,开始了自己的戏曲人生。

最开始杜桂芳学习的是京剧,但是由于邳县文工团改成了柳琴剧团,结束“小红花”培训后的杜桂芳直接步入了柳琴戏的舞台。由于京剧和柳琴戏唱法不同,杜桂芳一时不知所措,极不适应。

杜桂芳

杜桂芳暗下决心,从头开始,在表演、身段、唱腔等各方面反复琢磨、斟酌细节,让戏曲因人物的塑造而更加鲜活、丰满。“学着学着,我觉得柳琴戏还挺有意思的,一个嗓音的变化、一个唱腔的变化,真的是用心去琢磨,就这样一点一点坚持下来了。”

上世纪70年代,柳琴戏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万人空巷的观戏情景与一票难求的盛况,杜桂芳至今难以忘怀:“一天我们就唱好几场,非常受欢迎。后来戏多了,我们就到其他的县去演出,老百姓非常喜爱。”

接轨时代,用新思想发展柳琴戏

年,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杜桂芳成为这一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杜桂芳的理念中,柳琴戏必须与时代相接轨,改良、变革与创新才可以让柳琴戏重新焕发生命活力,而她也将这一理念运用到自编自导自演的柳琴戏《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中,并获得了中国首届老年艺术节大赛戏曲类金奖。

谈及当时的创作灵感和初衷,杜桂芳表示,柳琴戏要发展就必须获得中青年观众的认可,一些流行歌曲、流行小调和舞蹈形式都可以增加到柳琴戏表演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了解,杜桂芳自编、自导、自演的柳琴戏节目在国家和省市组织的各类演出中获得了6个金奖,而荣誉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辛勤与汗水。创作阶段,杜桂芳常常睡不好觉,一有灵感就下床写下来。

薪火相传,培养柳琴戏传承人

为了更好地传承柳琴戏,杜桂芳多年来抓好“一老一少”教学培训工作。在邳州市文化馆免费举办少儿戏曲演唱与表演培训班,在邳州老年大学免费执教老年戏曲演唱与表演课程。在“杜桂芳戏曲之家”,她承担了老中青三个年龄层的学员教学工作,忙碌的教学生活让她充实并快乐。

在杜桂芳的努力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和热爱“柳琴戏”这一本土传统剧种。“杜桂芳戏曲之家”也于年4月,被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邳州柳琴戏)传承基地”。

正是依靠着杜桂芳等一众传承人的努力,传统戏曲艺术“柳琴戏”才在新时代愈发有活力!

综合邳州广电中国徐州网

编辑于邰莱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