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马街书会书状元民间艺人的梦想

来源:柳琴 时间:2022/8/29

黄梅戏《女驸马》中有段经典唱段:“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黄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剧中主人公把中状元后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要说也是,唐代诗人孟郊未中状元、仅中了个进士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何况是蟾宫折桂的头名状元呢?

的确,历史上自从有了状元的称谓,中了状元都是极其荣耀的。

或许就是这个原因,随之有了“行行出状元”的俗语。“说书”这个行当自然也不例外。

一、书状元溯源

据宝丰县三弦书老艺人余书习先生回忆,解放前,每年农历三月三,三弦书的行会组织“三皇社”,基本都要举行摆社、祭奠祖师爷“三皇”,其中一项是开展亮书交流活动(才艺比拼)。

河南美术出版社年出版的《马街书会》指出:“艺人对戏比书有规定……社里组织人评定,以分优劣。根据观众多少和演出情况,最后评出头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社里给予奖励。头名披红戴花,二名披红不戴花,三名奖弦子一挂。”

这或许是“说书状元”的源头之一。

在年之前的几百年里,一些德高望重、技艺超群、经常在马街书会亮相的艺人,被群众争相称为“说书”行当里的“状元”。一方面表现在每年书会时,附近以及赶会的群众都会对当年的赶会艺人评头论足,说今年某某唱得最好、实在是“说书”行里的“状元”;另一方面,一些艺人在马街附近以及周围县市区经常演出,他们有口皆碑,粉丝众多,群众也给予他们“说书状元”的称号。 

不仅仅是马街书会,整个曲艺行里的“状元”称谓古已有之。从现存的资料来看,清末以来,有几位著名的民间艺人被称作状元:

南阳的叶先礼(—)人称“曲子状元”,出生在南阳叶湾,18岁学唱鼓子曲,后辗转于叶县、襄城、郏县、宝丰等地,年去世。

坠子艺人张道成(—)出生于许昌县城西七里店,绰号“说书状元”。他18岁求学落榜,决心从艺习演坠子书。其说唱特点是畅亮典雅、持重含蓄。

清末民初的另一位艺人墨子亮,南阳人,唱大调曲子,三弦弹技卓绝,出神入化,唱腔古朴典雅,妙音绕梁,被誉为“大调曲子状元”。他在民国二十八年正月十三来马街献艺,被县城绅士请至家中拜师学艺。他演唱的大调曲子,传入宝丰后,渐渐形成新的特色,被称为“墨派大调曲子”。

宛东著名三弦书艺人张明川(—)出生在方城县博望镇。13岁拜师张士德,16岁出台卖艺。多次在马街书会被群众称为“书状元”。

刘彩霞是坠子名家宋爱华的母亲,原名刘世红,乳名大刘,生于年,商丘市郊乔庄人。“从南城到北城,谁不知道刘世红”。她一生从事坠子艺术,敢于革新,将豫剧、越调、柳琴戏等腔调揉进坠子唱腔中,形成了高腔大韵、贯口如喷、粗犷豪放的演唱风格。她演唱时,节奏如快车,又爱穿绿色旗袍,被听众称为“绿钢皮”,意思是比绿皮火车声音还脆亮。其代表曲目有长篇大书《九美图》、短段《小黑驴》等。

当地还有一些老艺人,是群众心目中的“说书状元”。他们的故事在马街一带代代传颂着。如,清代道光年间的郏县艺人苏平安,人称“响八县”;宝丰县晚清秀才、三弦书艺人尹怀勤(—),人称“老尹先儿”;宝丰县著名三弦书艺人王中兴(生于年,卒年不详),人称“王先儿”;宝丰县著名三弦书艺人苗克昌(—),小名苗六儿,人称“苗先儿”;宝丰县三弦书艺人余书成(—),人称“老余先儿”。

改革开放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迎来了曲艺的春天。为激励民间艺人赶会亮书、提高技艺,年起,在当地党委、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的正式倡导下,马街书会正式设立“书状元”荣誉称号。

书状元的产生激励着每一位民间艺人提高演技、亮书献艺,也是赶会群众每年最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