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词曲迷人醉,
当数淑云美唱腔;
戏剧名家成大器,
不忘永城是家乡。
03:18柳琴悠悠,余音绕梁,花腔乡韵,让她红遍豫东大地。
舞台之上,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任她演绎悲喜人生。
永城柳琴戏是豫东地区稀有剧种之一,堪称“河南一枝花”,以丰富的花腔、别致的拖音而闻名,其特点是柔润婉转、高亢圆脆、乡土气息浓郁,具有迷人的魅力,又被称为“拉魂腔”,因主要伴奏乐器形似柳叶而得名,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永城非遗柳琴戏第三代传承人陈淑云,感受她与柳琴戏的不解情缘和非凡人生。
陈淑云出生在淮海战场——陈官庄乡的陈官庄村。由于家庭贫困,姊妹多,她从小生活并不太富裕,9岁那年,村里来了位安徽柳琴戏老艺人,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便弃学学艺。由于自幼热爱戏曲,又能吃苦,加上天赋的好嗓子,陈淑云很快在柳琴戏《卷席筒》剧中扮演了小苍娃。年,陈淑云又考入河南省文化艺术学校商丘分校继续深造,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永城市豫剧团工作,进团担任了多部戏的重要角色,《绣花女传奇》中的绣花女,《大祭桩》中的桂英,《秦雪梅吊孝》中的秦雪梅,《窦娥冤》中的窦娥。陈淑云继承了柳琴戏“唱腔优美、婉转动听”的特色,根据自己的嗓子甜润、音韵醇厚的条件,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抒情时优美甜润,悲痛时哀婉凄切,深受很多中老年粉丝的欢迎。
“柳琴戏确实难,为了唱好,我每天晚上都练,有时候和我爱人、女儿在街上逛街的时候还在练,在街上拿着扇子练的时候,女儿都说我神经病。”陈淑云笑着说。
当今,在豫东乃至周边县市的演艺圈里,只要提起陈淑云,大家无不翘首称赞,更有数不清的老少戏迷们早已被她那出神入化的表演所倾倒。陈淑云几十年如一日,在柳琴戏的舞台上辛劳耕耘,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敬仰。年获中国“红梅杯”商丘赛区一等奖,年获河南省民间传统优秀戏曲汇演表演银奖,年第四届黄河戏剧节“安阳杯”戏剧大赛主演柳琴戏《梁山伯与祝英台》获金奖,个人获表演一等奖。年第五届黄河戏剧节“商丘杯”戏剧大赛,主演柳琴戏《王三善与苏三》获表演一等奖,河南省文华奖表演一等奖。年被授予永城市“五一劳动奖章”。年,被授予国家二级演员称号......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是陈淑云多年来艺术成就的见证。
“这些奖项不都是我一个人的,也是剧团的努力。更是源于老一代艺术家的教诲和栽培。”面对荣誉,陈淑云很谦虚。
年,永城市豫剧团为了重新振兴柳琴戏曲,决定新排古装柳琴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并选定陈淑云扮演祝英台一角。为了唱好柳琴戏,陈淑云多次求教已离开舞台的柳琴戏曲名家况素真老师,从手眼身法走步到唱腔,一点一滴学起。由于她的不懈努力,该部柳琴戏以新颖的舞台面貌、整齐的演出阵容,生动感人的表演,让专家评委和广大观众叹为观止。整个演出过程掌声不断。这部剧也让剧团重新焕发了生机,为柳琴戏的振兴打开了突破口。
在传唱柳琴戏的数十年,陈淑云大大小小的演出不胜枚举,收获的粉丝也不计其数。为了她心爱的戏曲事业,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场场演出饱含深情,唱念做打一丝不苟,一心想把柳琴戏这个传统文化魂宝发扬光大。她的戏剧生涯就是河南柳琴戏从无到有,从弱小到辉煌,又到衰落,又步入重新恢复期的详细进程。在柳琴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时,她排演过的经典剧目,塑造过的艺术形象,演唱过的精美唱腔,依然令当代戏迷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在几十年的柳琴戏表演生涯中,陈淑云潜心事业,在戏曲舞台栉风沐雨,摸爬滚打,为永城柳琴戏曲艺术的发展贡献了20多部经典剧目。年,中国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永城柳琴戏作为河南省稀有剧种到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演出。陈淑云、李杰共同演绎了柳琴戏经典剧目《王三善与苏三》。表演过程中柳琴戏的特色拉魂腔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赞扬。“结束过后在座谈会上,有个教授就说你们这个剧种真好听,尤其是最后一个拉音把我们的‘魂’都拉走了。”说罢,陈淑云展示了那能把人的“魂”都拉走的拉魂腔.
柳琴戏作为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多年来在时代的洪流中历经波折,洗尽铅华。而陈淑云的一生与柳琴编织交错,但始终不变的是她炽热的初心与守望。陈淑云作为永城柳琴戏第三代传承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优秀传承人,为柳琴戏曲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