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中国民族乐器图鉴

来源:柳琴 时间:2022/7/14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93.html

很久很久以前

在河南贾湖

我们的先民用动物的尺骨做出了

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骨笛

我们叫它“贾湖骨笛”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乐器种类也逐渐丰富如古琴、编钟、埙、鼓、笙、箫等等仅在《诗经》中记载的乐器就有二十几种西周时期人们就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不同将它们分成八类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这样的分类方法,是不是有不少小伙伴觉得有些费解呢?没关系,我们还有更简单的分类。

根据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

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

“吹、弹、拉、打”四大类

吹管乐器

吹奏乐器主要有笛、箫、笙、唢呐

笛子

远古时期,为了诱捕猎物和传递信号,人们多利用飞禽的骨头钻孔吹奏,这就是骨笛的由来。

如今的笛子以竹制为主。演奏时采用横吹的方式,声音明亮。

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箫又称“洞箫”。相较于笛子,它没有膜孔,适用于细腻、悠长、柔美的旋律来表现深刻内在的情感。

唢呐

唢呐起源于波斯,元朝时传入中原。

它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不仅擅长演奏豪放、泼辣、热烈、有气势的乐曲,也能表达深刻细腻的感情。

《百鸟朝凤》

在中国古代,笙曾沿“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年法国传教士又将它传到欧洲。

笙的音色甜美、柔润,在乐队中起着“溶剂”的作用,可以使乐器之间的音色更协和。

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为胡琴类

我们以二胡为例

二胡

二胡与其所属的拉弦乐器形成最晚,唐代的奚琴是我们知道的最早有记载的拉弦乐器。

明清出现了大量戏曲和曲艺,胡琴正式为曲艺、戏曲伴奏。

二胡的声音细腻、缠绵、哀戚、柔美,百感交集、娓娓道来。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分为横式和竖式两类

主要有古筝、古琴、琵琶、阮

琵琶

琵琶形如纵横的长梨,装有四根琴弦。

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十面埋伏》

阮、月琴、柳琴、三弦

把这四种乐器放在一起介绍,是因为它们的演奏方法、构造、音色都比较相似。其中:

阮是一件古老的乐器、因东晋竹林七贤里的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

月琴由阮演变而来,因外形像满月而得名,它没有阮的两个出音孔、琴杆更短小;

柳琴外形与琵琶相似但外形更小,是乐团中不可缺少的高音乐器;

三弦前面三种乐器都是四弦,三弦顾名思义,外形有些类似二胡却是弹拨乐器,多用于大鼓等的曲艺伴奏。

古筝

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距今已经有年的历史。因其音色铮铮作响所以称为“筝”。

现代古筝一般有21根弦,中间有高高架起的琴码,琴码右边的弦用来弹拨演奏,左边用来按弦与揉弦,演奏者都会在坐古筝的右侧进行演奏。

古琴

又名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

与古筝相比,古琴的音色更为深沉低调。

古琴曲《高山流水》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由于伯牙子期的传说故事,后世也将“高山流水”用来比喻知己知音或比喻乐曲高妙。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主要有锣、鼓、钹等等

缶在原始人生活中为盛食物的陶器,蒙上兽皮就成了鼓。

我国的鼓类大约分为板鼓、堂鼓、缸鼓、小鼓、排鼓等。

锣的品类繁多,如果按形制大小,可分为大锣、小锣、云锣等。

大锣声音宏亮、粗犷,可用来渲染气氛、增强节奏,小锣音色柔和、清亮,云锣一般由多个组成,可奏出旋律获得热烈辉煌的音响效果。

原始流传于西亚北非地区的乐器,大约在公元年左右随天竺乐传入我国。

大钹,又名大镲,用铜制成,声音宏亮;小钹,又名小镲,和大镲形状相同只是更小,音色清脆明亮。

编钟

编钟兴起于夏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

编磬

编磬是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古代国家大典中是首席器乐。

和编钟相比,编磬音色更加短而清脆。

你家孩子在学什么民族乐器?快在留言区和我们聊聊吧!

素材来源:国家乐器信息中心、上海国际乐器展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监制/朱戈倩

审核/吴莹

编辑/李益莎

-END-

音乐考级精彩内容

如何打印准考证和上传视频

考级解答②

如何用手机拍摄二寸免冠证件照

考级解答①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年音乐考级指定教材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年音乐考级报名简章来啦!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考级工作会议在杭顺利召开

年音乐考级报名啦!

报考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订阅考级相关教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