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面对面三弦演奏大师姜水林小众乐器也有

来源:柳琴 时间:2022/5/19
  上午9点钟采访,小记提前了15分钟到达,一推门,一位满脸笑容的老人已经端坐在座椅上等待了。这位和蔼随性、低调内敛的老人,就是本次面对面的主角——“三弦演奏大师”姜水林。名片〉   姜水林,中国著名三弦、柳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全国民族乐器考评专家,曾担任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秘书长,浙江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   其三弦演奏风格将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柔美融为一体。主要作品有三弦和板胡二重奏《大起板》,三弦独奏曲《话今昔》等等。曾获浙江省第二届民乐比赛一等奖,全国民族乐器展播评选作品一等奖,先后出访德国、法国、俄罗斯、丹麦、日本、瑞典等几十个国家。演出《江南春》改编的琵琶曲相继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新加坡华乐团、台湾实验国乐团录用。   姜水林和两位学生表演三弦齐奏《大起板》。 本报记者黄晓慧摄选择温岭,普及小众乐器   “8月2日,浙江省首届柳琴分级大赛在温岭举办,这个地点是我们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精心挑选的。”一开场,作为协会会长以及本次大赛评委之一的姜水林就向记者介绍起这次柳琴分级大赛,努力地想让更多人知道这种小众乐器。   他说,温岭是一个美丽而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城市,有众多的音乐爱好者,有天然的长屿硐天音乐厅,还有一大批学习乐器的孩子们。这两年来,温岭在普及柳琴艺术方面做得特别好,成绩斐然、引人瞩目。   “温岭在柳琴艺术推广方面做得非常好!像陈丽娟老师,她是我们浙江省音协柳琴、阮、三弦专业委员会理事,也是土生土长的温岭人,这两年成立了希韵柳琴乐团,团员在演奏技术上有着显著提高,多次获奖。为此,我们协会把大赛放在温岭的目的就是起个示范作用,为柳琴艺术的普及提高,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们也可在这个平台上一展身手。”他说,看到参赛选手们努力用心地练琴,老师们在旁边用心地指导,他很欣慰,毕竟小众乐器的普及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喜欢音乐,自学成才   眼前这位“演奏大师”并非出自于音乐世家。姜水林告诉记者,自己是余杭人,小时候都是搭戏台看越剧,他很痴迷,尤其对二胡感兴趣。然后他就开始回家自学,经常等演奏的老师表演完了,自己跑去后台请教学艺。   在60年代,20岁不到的他考取了当时的浙江民间歌舞团(现在的浙江歌舞剧院),由于工作需要,需要一人“分饰多角”,各样乐器都得弹。“比如这种乐器少个人来演奏,那就要求去学一学。”姜水林笑说当时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但也庆幸,因为当时的“缺人手”,才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三弦、柳琴等乐器,才能让他成为现在的“大师”。   后来希望更趋向于专业化,他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之余,他带上琴,去各地进行培训,有免费的、收费的,哪里好,就去哪里学。靠着那股用功劲,再加上对音乐的热爱,他离目标越来越近。随后,他慢慢学习创作,他创作的第一首曲子《话今夕》让他备受   当过工人,吹过笛子,拉过二胡,说过相声,演过孙悟空……有过失败也收获过成功,可背后的心酸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点也不觉得苦,反而是苦中有乐!”他一句话轻描淡写地带过,让小记对这个老人又多了几分敬意。出作品集,填补空白   在创作和表演的同时,姜水林一直从事着三弦、柳琴、阮的传播和教学工作,使更多的爱乐者认识、了解、热爱这小众乐器,不断地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由他辅导、教学的乐队和学生多次在全国和地区民族器乐比赛中获奖。   姜水林告诉记者,自己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缘始于30多年前,从那时的浙江艺术学校开始,到现在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他一直是该校的外聘老师,担任学校的三弦、柳琴、阮的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年轻的演奏家。他打趣道:“我的外聘资格比学校很多老师的资格还老,学校里的系主任、副主任等都是我的学生,包括协会里的很多成员也都是我的学生。”   为了更好地普及三弦,他每年都会坚持出点作品,有改编,也有新创的。其中,作为既有CD、又有曲谱的《江南春——姜水林三弦演奏作品集》,成为三弦创作演奏领域的一个示范本,填补了此类三弦作品集的空白。而作品集里的《话今夕》和《江南春》这两首曲子不仅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硕士、研究生毕业音乐会的必选曲目,更被编写到考级教材中。   他谦称:“高级的我写不出来,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我喜欢创作短小精干一点的作品,容易被人接受的,准确说,就是接地气的、老百姓喜欢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普及。”小众乐器,前程堪忧   采访间,姜水林的两位学生先后进来。他忙着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得意门生,“他们都是就读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时我教的学生,现在两人都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一个大二,一个大一,都很厉害,获过很多奖。”关于自己取得的成就,姜水林似乎更自豪学生的进步。在这次柳琴名家名曲专场音乐会上,他要和这两位学生表演三弦齐奏《大起板》。   “年,我进入浙江省职业艺术学院附中,当时还不太懂得欣赏音乐,只觉得三弦的音色和姜老师的演奏十分般配。三弦的音色深沉悠扬、刚劲、高亢,姜老师的演奏细腻、婉转,本是硬朗得像条汉子一样的三弦到了姜老师手里,竟露出了南方姑娘的柔美。”学生王依依回忆起刚见到三弦以及姜水林时的情景。她笑着说,那时,她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充满了期待与好奇,总是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像姜老师一样,随意、洒脱地“玩”三弦。而另一位学生严雍雯告诉记者,姜水林上课非常认真、耐心,上他的课都不想下课。   然而面对柳琴、阮、三弦的普及,姜水林是既期待又担忧。“现在的孩子学民乐都是热门‘四大件’,最多的是古筝,然后就是二胡、笛子、琵琶。在民乐考级中,三弦考级的几乎没有,很多人觉得三弦是小乐种,许多民乐团都弃之不用。整个长三角地区,学这三种民乐器的学生,加起来也就两三百人。”姜水林用微笑来掩饰无奈,“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根本就不认识它们,尤其是三弦,快要进博物馆了。”   其实,这三件“色彩乐器”的价值,绝对不亚于民乐“四大件”。张艺谋导演也特别欣赏这三种“色彩乐器”,在他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就分别用到了这三种配乐,成就了一个经典。姜水林说大家对三弦的认知目前还处于“启蒙状态”,学的人少,宣传少,好的作品少,但是他希望将推广普及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跟上,因此他身上的担子也愈加沉重。记者手记〉小众乐器应被重视   柳琴、阮、三弦是三种长得和琵琶很像,但弹拨之间发出各自不同张扬腔调的乐器。在中国历史的醇厚土壤里,这三样乐器,都曾经碾出过鲜明的轨迹。   三者也都是电影中的“常客”,在不少老的黑白电影里,比如《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英雄儿女》里,三弦和阮的旋律经常出现。现在柳琴与阮的生存状态,其实也只是比三弦稍好一些而已。浙江歌舞剧院前院长陈西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姜水林退休了,浙江歌舞剧院民乐团的三弦就没有人接班了。”面对记者的提问,姜水林也点头默认了这样一个现状。   这三种独具个性的乐器,为何会如此没落?其中一个原因,恐怕与一些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有关系。比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黄药师、小龙女等主角总是在云雾缭绕之处,吹着笛箫,飘飘欲仙,而且古琴还能当做兵器杀人,获得不少金庸迷的推崇。而三弦以前经常是流浪汉沿街乞讨时手中的道具,因而得到了“讨饭乐器”的诨号,所以三弦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地位不高。   还有一个原因则和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性别教育有关。柳琴、阮和三弦都是比较张扬、高亢的乐器,这些年,学民乐的绝大多数是女孩,父母最重要的动机,是想培养女儿温婉、内敛的女人味,这三样乐器,反倒让家长觉得有点咋咋呼呼,从而限制了发展。   要想更好地普及这些小众乐器,应既保持传统,保留原汁原味的东西,同时也要突破传统,根据艺术发展规律,与现代音乐形式相结合。例如三弦就很适合与各种乐器配合,尤其是四胡、扬琴等民族乐器,也可以跟电声乐队合作,尝试现代派的作品。总之,三者既要保持原有的演奏特色,又要把最好的音色表现出来,同时尽量靠近乐队,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相信受众面也会逐渐宽广起来。

作者:记者叶琳文/图

编辑:陈涵婷

来源:温岭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