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魅力宿迁,唱出精彩非遗

来源:柳琴 时间:2022/6/10
非遗之声

承传雅乐遗韵

集萃曲艺精华

感受非遗魅力

  宿迁是一片被戏曲滋养的沃土。哪个地方如果搭台唱戏,满怀期待的人们就会奔走相告,像过节赶集一般,聚拢在一起看戏听曲。这样的情景年年都会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热闹上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戏曲世界,聆听活态传承的非遗之声。

一曲动人拉魂腔

泗州戏

(国家级非遗)

  泗州戏原名就叫拉魂腔,起源于泗洪县上塘镇一带,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在古泗州一直流传着含有“古泗州调”的民间小曲,后经民间艺人记录、整理逐步形成固定唱腔,年定名为“泗州戏”。

  泗州戏的唱腔婉转华丽,主要有“主腔”“射腔”“衣吆腔”“雷得调”“叶里芷花”等。演员的白口、唱腔、表演风格与当地的生活语言、风土人情紧密相连,伴奏主要以土琵琶、二胡、竹笛乐器为主。淳朴热烈、明快活泼的表演方式,让泗州戏获得了众多戏迷的喜爱。

代表作:《三蜷寒桥》《杨八姐救兄》《拾棉花》《走娘家》《打千棒》等

淮海戏

(省级非遗)

  

  源于“拉魂腔”的淮海戏旧称“小戏”,至今有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沭阳,流行于苏北宿迁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徐州市、盐城部分地区及皖东北一带。

  淮海戏唱腔独特,属“板腔体”,男女主要曲调分别是“东方调”和“好风光调”。

  50年代,淮海戏的唱腔进行了定腔、定谱。道白以地方方言为标准音,分为大韵、小韵和本白三种。其器乐多样,主要以三弦为主,辅以高胡,加简板、大锣、小锣、铙钹等,后加板鼓为指挥;伴奏曲牌可分为四类:原有曲牌,佛门传入曲牌,吸收民间曲牌,引用兄弟剧种的曲牌。且表演方式灵活,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街头村口,皆可精彩开演。

代表作:《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罗鞋记》《金刀记》《催租》《骂鸡》等

柳琴戏

(省级非遗)

  柳琴戏与泗洲戏、淮海戏同源于清代中叶的“拉魂腔”,后经不断改良,演变发展而来,主要分布在苏、鲁、豫、皖毗邻的大部分地区。其在宿迁的发展,距今约有多年的历史。

  柳琴戏的主要演奏乐器为柳叶琴,其念白吸取了京剧的发声办法,语言形象生动,表演通俗易懂,乡土气息十分浓厚。其唱腔有各种花腔和尾音翻高八度的冒调,男唱腔高亢昂扬,朴实粗犷;女唱腔柔情甜美,委婉动听,内容多反映人民生活。

代表作:《三赐御匾》《瓜棚风月》《彭祖》《梅雨情》《相逢在每一天》《解忧公主》等

一板一鼓说古今

苏北大鼓

(国家级非遗)

  苏北大鼓原名打鼓说书,也称宿迁大鼓,民间惯称“说大书”,流传于苏北的宿迁、徐州、连云港、淮阴及皖东北和鲁南地区。

  其演出形式多为一人表演。一面书鼓,两片月牙型钢板的伴奏乐器,有说有唱,并带有手、眼、身、法、步的表演,全由一人完成。艺人以表为主,以唱为辅,以说表反映艺人功底。其唱词严谨,有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三字句。说白讲究喝、顿、缓、急,上下句对称,唱腔浑厚。

代表作:长篇代表作《高怀德兵下河东》《一门忠烈罗家将》;短篇代表作《虞姬辞楚》《姑母求情》《赠羊》《高飞的风筝》等。

有声有色余韵长

苏北琴书

(省级非遗)

  

  苏北琴书亦名淮海琴书,民间俗称“打洋琴”或“打蛮琴”,源自明末清初的民间小调,清道光年间(年)形成于宿迁地区。

  苏北琴书有一人、二人及多人表演,伴奏乐器有:扬琴、木板和坠胡,音乐结构属板腔体,主要唱腔调式有四句牌、二板(慢流水)、垛子口(快流水)、悲调(哀怜调)等。其表演特点有:打花舌、花板、花腔、起角色等。说白讲究抑、扬、顿、挫,喝、顿、缓、急、高、低、起、伏,在演唱进入角色时,演员常用辅助动作增强感染力。

代表作:《贤女告夫》《打蛮船》《白绫记》《旋风案》《五梅反唐》《八虎平西》等

今年的新春佳节

期待在宿迁的街头巷尾

再次品味宿迁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

感受喜庆欢腾的浓浓年味

审核:王晓红

审稿:孙新李

编辑:王少艺

部分视频、图片来源:文化宿迁、宿城区文化馆。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宿迁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文旅行业投诉举报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