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朱树龙柳琴戏的表演风格与声腔特色

来源:柳琴 时间:2022/7/5

过年听戏是徐州的年俗,作为地方戏曲的特色代表——柳琴戏更是逢年过节,戏迷朋友们的最爱。21日上午不到9点,云龙书院内已经座无虚席,这些“铁粉”中不乏年轻的85后、90后。当帅气的主讲人朱树龙先生登场时,台下听众立刻报以热烈而持久地掌声。

刚过60岁的朱树龙是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琴戏)代表性传承人。年进入江苏省柳琴剧团工作,年拜柳琴戏著名表演艺术家、厉派创始人厉仁清先生为师。几十年来,他主演了六十余台剧目,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深受专家的恳定、同行的认可和观众的喜爱。在讲座现场,很多听众都是他的铁杆粉丝。

柳琴戏也称拉魂腔,是很多老徐州人喜爱的一种戏曲形式。据朱树龙介绍,柳琴戏距今二百多年,是徐州地地道道的本土剧种,是江苏省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分布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与泗州戏、淮海戏同属‘拉魂腔’,是一支极富生命力的剧种,一个小剧种,四省皆有,受众数千万,实乃少之。柳琴戏的表演与声腔源自徐州地区和周边区域的民间小调、劳动号子等等,通过一代又一代前辈艺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和声腔特色,她的表演朴实、生活、接地气,她的声腔优美、缠绵,能拉魂,既有南方的典雅舒情,又有北方的高亢豪放。

朱树龙说,长期以来,在“拉魂腔”的圈子里,一直有一种“北生、南旦”的说法,同仁们所说的“北生”有很多,但是,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柳琴戏“厉派”的创始人厉仁清先生、和“相派”的创始人相瑞先先生。二位先生的所创一直是这个剧种“生行”的范本,他们各具特色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也一直是这个剧种“生行”的引领者,他们的艺术造诣更是影响着这个剧种,包括这个剧种的今天和未来。

柳琴戏有着辉煌的过去,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将江苏省柳琴剧团王晓红、朱树龙主演的精典小戏《走娘家》全版录制并在《名段欣赏》栏目多次播出。朱树龙演唱的柳琴戏的精典唱段《铜台会》也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录制成专集,连续在《名段欣赏》栏目中播出。上世纪七十年代,江苏省柳琴剧团创作的《小燕和大燕》被拍成戏曲影片在全国放映。

朱树龙先生的整场讲座是用徐州方言和听众们“拉呱”,他连说带唱,把徐州柳琴与泗州戏、淮海戏等剧种的不同,“厉派”、“相派”柳琴戏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让听众们能够有直观真实的感受,大家对他的表演不断地进行录音和录像。

在讲座中,听众们发现朱树龙是一位性情中人,他自我评价也是入戏特别快。在给众人讲解舞台动作创作的过程中,他举了一个例子,但在说戏过程中他却潸然泪下,不得不掩面暂停讲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朱树龙在讲座中说,他师父说过,要想唱好戏就得要让嗓子出出汗。他的唱功就是在每天三台大戏,一天不落地连唱了半年练出来的。戏曲除了唱,还要演,朱树龙说,穿上厚底鞋跑堂他崴过脚;天天练甩发,他一天到晚都感觉眼花缭乱,头疼呕吐……然而受到哥哥和单位领导的多次鼓励,他在学戏、唱戏的路上坚持了下来,终于成了“名角”。

讲座最后,朱树龙先生唱了三段柳琴戏选段,其中《断桥》选段加上了身法动作,让现场掌声雷动、喝彩不断。讲座结束后,很多戏迷更是将朱树龙先生团团围住进行交流和留影。朱树龙先生说,柳琴戏是徐州地地道道的本土剧种,有着辉煌的过去,相信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柳琴戏还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记者周桓星图/张长通摄

编辑/张一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