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中国戏剧柳琴戏的由来

来源:柳琴 时间:2022/8/26

柳琴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约二百多年。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是以鲁南民间小调“拉魂腔”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柳琴戏,由流行在鲁南的民间小演唱“肘鼓子”和“拉魂腔”相结合而形成。在没有称为柳琴戏之前,早期称“肘鼓子”,也称“小戏”,后因其唱腔独具魅力而被人称为“拉魂腔”,此外又有“拉后腔”、“拉花腔”、“控洪腔”等别称。

肘鼓子与拉魂腔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戏曲剧种以后,又逐渐流传到苏北、皖北和豫东。由于流行地域广阔,有了东路、南路、北路、中路之分,也就是四个派别。

从临沂起到沿海为东路;

由枣庄、徐州而到涡阳、蒙城的为中路;

经郯城、邳县、新沂转向泗阳、灵璧一带为南路;

从滕州到徐州和丰县、沛县、萧县、砀山等地为北路。

它们既有共同的渊源关系,又有各自的地方特色,都在当地逐步形成为戏曲剧种。中路与东路唱腔基本相同,唯南路,生,旦的唱腔较有区别。剧种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借鉴了京剧、梆子等剧种艺术成分不断丰富了自己,发展了自己的剧目,音乐伴奏和表演艺术。

在年的时候,徐州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文教局,与艺人反复磋商后,根据剧种所用伴奏乐器主要是柳叶琴的特点,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年5月20日,柳琴戏由山东枣庄申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