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州柳琴戏简介
众所周知,徐州作为彭祖文化和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徐州古称彭城,已有六千多年文明史。
最出名的江苏柳琴戏是徐州及周边地区农民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明末清初以来,由于苏北地区自然灾害接连不断,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民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以乞讨为生,慢慢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群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经过多年的优化改良,最终诞生出江苏柳琴戏这个独具个性和艺术的剧种。
因为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地,南北文化“摩擦”,所以产生于徐州地区的江苏柳琴戏区别于山东柳琴戏,除了具备南方的古朴典雅,又有北方的热情,逐渐形成现在清秀、激烈、泼辣的风格。而这种文化艺术品质,正好符合徐州原住民的彪悍而又热情、义气的性格,故徐州周边才有:“三天不听拉魂腔,吃饭睡觉都不香”的说法。
江苏柳琴戏于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历史来历
据记载,柳琴戏起源于江苏海州,融合了苏北当地的太平歌和猎户腔。太平歌作为农民们在收获时分为表达高兴而产生的一种曲调;而猎户腔”则是当地的猎户在狩猎之余,根据当地流行的民歌、号子等,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的一种曲调,经民间艺人丘、葛、张3个人润色而成的拉魂腔。后来丘、葛分别去皖北、鲁南传艺,所到之地都开始兴起柳琴戏。
柳琴戏表演现场3.表演特色
江苏柳琴戏以基本腔为基础、以色彩腔为调节、以民歌小调为补充共同组成唱腔和唱段。柳琴戏有自己的角色行当,且这些行当的划分都是前辈艺人根据剧目的要求,不断从世间男女老少行为百态中提炼出来的。江苏柳琴戏有三百余出剧目。这些剧目绝大部分是从生活趣闻、民间故事中改编,喜剧为多,悲剧很少;另外一部分以忠孝爱国、惩恶扬善为内容的连台本戏。这些剧目无论是什么内容,什么人物都全部被“农民化”。即使是皇帝、高官他们说的也是农民话,做的是农民事,并且多以大团圆、皆大欢喜为结尾。
柳琴戏的表演,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其身段、步法大多数都具有民间歌舞的特点,在舞台上的表演时不受拘束戏。其脚色行当,与京剧、梆子等叫法不同,如称老生为“大生”,彩旦为“老拐”、小丑为“勾脚”等。
柳琴戏表演现场4.代表人物
江苏柳琴戏的传承原以家族传承为主、科班师承为辅。据资料考证,当地较为知名的有张氏、刘氏、王氏等谱系,这些谱系都大约有四五代之传承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校教育传承是江苏柳琴戏得以优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与此前的家族传承和师承是一个有机的传承整体。
在整个传承的过程中,涌现了大批杰出的柳琴戏人才,如王晓红、朱树龙、孟浩等。王晓红主攻文武花旦,系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文武小生朱树龙师承于著名柳琴戏表演艺术家厉仁清,系国家一级演员,曾屡获大奖。
柳琴戏《古城拉魂》片段1柳琴戏《古城拉魂》片段2柳琴戏《古城拉魂》片段35.小结
徐州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以农民的审美情趣审视生活,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有着较高的观赏性,具有明显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