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叶文化
引丨领丨中丨国丨式丨生丨活
“拉魂腔”一来,跑掉了绣鞋;“拉魂腔”一走,睡到了十九。
徐州人,是否还记得你曾跑掉过绣鞋,睡到过十九?
柳琴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形成于清代中叶之后,乾隆年间,距今约两百多年。由流行于民间小演唱“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因其唱腔独特、曲调优美,在演唱时尾音翻高或有帮和,故也叫“拉魂腔”。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年5月20日,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回娘家》——朱树龙王晓红
约在民国九年(年)前后,柳琴戏班社开始由农村进入城市演出。由于徐州交通便利,又是柳琴戏流行区最大的城市,因此,到解放初期,徐州市区就云集了同义班、常胜班、义和班等多个较有影响的大班社。荟萃了历仁清、王素秦、相瑞先、姚秀云等名家。当时徐州城内分布有同兴戏院、群乐戏院、民众戏院、和平戏院等十多家戏院,每日多达十多台左右的戏竞相上演。柳琴戏成为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
柳琴戏现在的挑梁人是江苏省柳琴剧团艺术创作生产中心主任及艺术委员会主任朱树龙。他也是柳琴戏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
朱树龙
从小,朱树龙就对传统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年,朱树龙怀着对柳琴戏拉魂腔无限的暇想与神奇,考入了江苏省柳琴剧团。
仅一年的时间,在成功的汇报演出《沙家浜》“鱼水情”片断之后,剧团就认定他是个可塑之才,并将他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之后的几年里演出了很多的剧目。
《红罗衫》使他一炮走红、反响极大,在江苏柳琴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久,他主演的《汉宫怨》在苏鲁豫皖等地区再一次引起了轰动,成了他第二部成名作及代表作。他被柳琴界公认为后起之秀,观众呢称为“小黄帝”。
80年代中期《白玉楼》的成功,使朱树龙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达到了顶峰,成为了柳琴界的一位知名演员。
年,朱树龙拜了柳琴戏元老——著名表演艺术家厉仁清先生为师,他的表演艺术日趋成熟完善。——年任江苏省柳琴剧团艺术室主任。年——至今任江苏省柳琴剧团艺术创作生产中心主任及艺术委员会主任。
从艺45年来,主演七八十台剧目,代表剧目制成盒带的有《白玉楼》、《汉宫怨》;灌制成唱片的有《状元打更》;广播剧《小镇风流》在全国市级电台广播戏曲节目评比中获“金奖”;《铜台会》中央电视台《名段欣赏》栏目被制作成个人专辑,并多次播映;《走娘家》也被《名段欣赏》栏目录制,并多次播映。
朱树龙
周二下午2:00,非遗传承系列专场,邀请了朱树龙老师讲述徐州人的回忆――从拉魂腔到柳琴戏。
所有的经典都不应该被遗忘,传承也不应该从我们这代断掉。
对柳琴戏,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听一下。
周二下午2:00,非遗传承系列专场,听柳琴戏,闻香茗茶,品享文化,自在东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