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
-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
-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
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李元庆为代表的音乐学家们率先提出民族乐器的“规格标准化问题”,推进乐改的典范成果落实为国家和轻工行业标准,所生产的乐器在社会上进行表演实践、教学推广、考级评奖等普及应用,成为海内外印象中的“民族乐器”。器物领域的“标准乐器”并不排他,具有多重意义上的性能典范、服务于行业量产的强制性原则、大众应用中的社会化的三层内涵,各自成立,又互有可能。但认定“标准乐器”的主体,始终是人。人基于认定的客观标准来进一步探索主观认识,寻求多元化认知,更新和发展民族乐器“方言”体系,满足不同意义上的“标准化”需求。“标准乐器”走向成熟,不应只强调“非此即彼”的唯一标准,而是找到灵活开放的适应性标准。
[关键词]乐改;民族乐器;标准乐器;乐器规格;标准化
作者简介:高 舒(—),女,福建省漳州市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部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乐器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本文为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青年课题“现当代中国民族乐器发展思潮研究”(项目编号:18CD)的阶段性成果。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的民族乐器工业注入了“现代化”的科技元素,在制作、规范等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民族乐器的应用和推广开辟了不同以往的新路。二十五品的琵琶、二十三弦的筝、不再匀孔的定调插口笛、六角筒的二胡……这些在今天被理所当然地视为“标准照”出现的乐器,隐去了它们在20世纪前的旧貌,构建了中国民族乐器独立个体的标准印象。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乐器学研讨会上①,笔者以《领奏:国家标准的“入场”和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改革》谈到了我国民族乐器在制作、演奏和研究等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标准化”问题,引起了吴学源、韩宝强、付晓东等与会学者的共议,闭幕式上,将“标准”的讨论列为明年乐器学研讨会的议题。学者们对乐器“标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