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戏和柳琴戏有什么区别,很多人不知道。以前,笔者就是这样一个戏盲。最近淘了两本老书,分别看了看,终于知道其中的区别了。
这是上周中山公园黄建军兄送我的一册年手刻版油印本《山东柳琴戏》。
柳琴戏名称出现很晚,年,华东戏曲会演时,依据其主要伴奏乐器而定名“柳琴戏”。
此前,柳琴戏称谓五花八门。“拉魂腔”最为常见。此外,还有拉后腔、拉花腔、拉合腔、拉洪腔、拉呼腔等多种民间称呼。
溯源的话,拉魂腔起源于山东临沂,清乾隆年间,兰郯之民(临沂县历史上称兰山县,郯为郯城县)逃荒过程中创造了这种民间艺术,这与安徽凤阳流民创造凤阳花鼓异曲同工。
近日又淘一书——《柳子戏剧种介绍》,铅字排版油印,无印刷时间,封面有“山东省柳子剧团印”,还有年9月15日赠江苏省苏昆剧团的钢笔签名。鉴于山东省柳子剧团成立于年6月,此油印本推测是年或年成书。
柳子戏是山东最古老的地方戏,在明朝便有了。在国内地方戏中地位也很高,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说。现在名气更大的山东地方戏吕剧,只是清朝才出现的。
话题来了,柳琴戏和柳子戏是什么关系呢?
《山东柳琴戏》这本油印本中,在探究拉魂腔(柳子戏前身)来源时,最先提到的便是柳子戏。认为拉魂腔的主要曲调“娃娃”、“羊子”源自柳子戏中的“娃娃”、“山坡羊”。从剧目看,拉魂腔有几十出和柳子戏相同。还有,柳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拉魂腔早期也要用三弦伴奏。拉魂腔还曾俗称“山柳子”,或许就是山寨柳子戏的意思吧,哈哈。
此外,《山东柳琴戏》这本油印本中,还提到了肘姑子(五音戏前身)、花鼓对柳琴戏诞生的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