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柳琴 >> 柳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专栏江苏柳琴戏艺术家之季

来源:柳琴 时间:2022/6/19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hlw_0327/26623.html

(图片采访季艳秋奶奶)

拉魂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柳琴戏著名艺术家口述历史历史学系校级立项历史学系武黎嵩老师、江苏省柳琴戏剧院院长武爱苹先生王欣然信香伊、马嘉蕊、苏子逸、李昕垚、王欣然

初见柳琴戏著名艺术家季艳秋,只觉得她是个慈祥的奶奶,但眼睛明亮而灵动,精神矍铄。季艳秋家唱戏,从外祖父、母亲、父亲,到她已经是第三代。季艳秋对柳琴戏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她说“我没有柳琴要怎么活”!解放前苏北大战,还是旧社会,季艳秋的父母在解放区,唱戏宣传减租减息,宣传怎么生产,怎么打倒地主,怎么分田地。那时候季艳秋年纪还小,只是隐隐能记得有“放下你的鞭子”这样的唱词和亮相。她年纪还小,上不了台,看戏就是看热闹。那时候听戏,有“砸彩”的习惯,即观众觉得演得好了,就拿钱往台上扔。季艳秋记得,父亲唱到打砖一段,有观众激动的拿着铜钱扔到台上,结果砸到父亲右边眉上,当时鲜血直流,后来父亲的右边眉上就留下了那块铜钱砸出的疤痕。那时候没有剧场,演出都是在平地。观众就找个木头、石块,找个地方坐着,就能看戏了。演员也没什么服装,男的带个礼帽,穿个大褂,女的就带个包头,插个花,这样就算化妆了。季艳秋回忆,小时候学戏没有戏校,就靠着跟着师傅学,在戏班耳濡目染。一大早就要起来练嗓,最好的喊嗓的地点是在地势高的地方,在有水的地方。戏班里的演员天不亮就要起来喊嗓子,喊了嗓子不能吃饭,要先练功。季艳秋记得小时候练功,冬天就穿一个小薄袄,把地上的雪拨出一小块空地,然后就拿顶。不护手不护脸,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季艳秋回忆到这里的时候笑说,那时候人也能忍,没有现在人这么娇气。季艳秋见证了柳琴戏的一步步发展与改变。她小的时候,柳琴戏还是发展初期,演出就摆个地摊,男的戴礼帽、穿大褂,女的带个包头,捏个手绢,就算化妆。发展到后面,就在席棚子唱戏演员们也都化妆了。那时候没有油彩,用铅粉涂,再往后发展,有了油彩,有了服装,有了头面。柳琴戏早期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演员们就是凭着一张嘴。像季艳秋,新沂剧场,能坐多人的剧场,她唱戏能让最后一排听得清楚,而且越唱嗓子越亮,越唱越有嗓。季艳秋说现在也没有四大名旦了,没有这样的名演员了。她回忆有一年演《枣花》,大幕一合跟着观众一起走。她问一个老太太,“您这听的是啥啊?”老太太回答她,“梆子戏啊”季艳秋说当时感觉这场柳琴白唱了。说到这时,老人神情黯然,大抵是她看到现今柳琴戏的困局感到难过,这是她对柳琴戏的爱和责任的体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