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我院在江苏省第三届‘戏剧小戏小品’展演中囊获剧目、编剧、导演、表演、音乐等多个奖项;10月30日,《彭城儿女》在紫金文化艺术节颁奖晚会上获剧目奖;10月24日,《勾脸》中的女演员张晶获江苏文华奖个人优秀表演奖。”11月4日,在回龙窝“国潮汉风”体验馆,江苏省柳琴剧院院长韩梅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在一周里拿奖拿到手软。”
“三天不听拉魂腔,吃饭睡觉都不香”,有“拉魂腔”之称的柳琴戏在上世纪之前曾经风靡徐州城乡,但是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柳琴戏越来越式微。如何克服演出市场低迷、传承戏曲文化,江苏省柳琴剧院始终没有停步。对于院团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在韩梅看来都是来之不易的收获。
●贴近观众谋市场
“杀贼寇满腔热血欲喷洒,固山河淮海儿女有热肠。”上周六(10月30日),紫金文化艺术节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由江苏省柳琴剧院原创的《彭城儿女》荣获“剧目奖”,徐州市委宣传部获组织奖。
挖掘本地故事、用地方戏曲讲好故事,《彭城儿女》表现了以睢宁籍烈士周斌为原型的周林等彭城儿女的革命情怀,该剧于今年5月在中国矿业大学首次公演后,热度不减。
“《彭城儿女》作为情景党课,已演出了40余场,我们争取在全年演满50场,传承红色基因,尽戏曲人的社会责任。”韩梅说,去程式化、有血有肉是导演俞克平反复要求的。饰演周林的杨诚努力将英雄人物可信、可爱、可敬的一面演活。他说:“人物立得住,才能打动观众。”
为将柳琴戏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院,《彭城儿女》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韩梅举例:“我们在音乐中增加了管乐器参加伴奏或独奏,将传统戏曲的锣鼓点改为现代的军鼓、小鼓,契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取向。”
《彭城儿女》舞台美术充分利用LED大屏等技术手段,空间意境贴近时代,“轻装”的舞台,在剧院进机关、厂矿、社区巡演中显示了优越性。
●小戏小品也精彩
10月29日到31日江苏省第三届“百炼成钢—戏剧小戏小品”展演中,江苏省柳琴剧院共有4部作品《铁窗丹心》《原来如此》《清明之约》《勾脸》参赛,取得了大满贯的优异成绩:周长钟、顾学军获优秀编剧奖;刘敏获优秀导演奖,郭阿娜、王桂珍获优秀音乐创作奖,于秀芳、梁进、王萍、马露获评优秀演员,《铁窗丹心》《原来如此》获优秀剧目奖。
《铁窗丹心》讲述年红军攻打长沙时,杨开慧不幸被捕,在狱中向狱警讲述革命道理、抵抗敌人威逼利诱的情景,展现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情怀;《原来如此》讲述年轻基层民警无私无怨地帮助烈士民警家属,体现当代年轻人知恩图报无怨无悔的动人故事;《清明之约》以清明节晚上一件旧警服为情节线,唱响了人民警察践行使命的赞歌;《勾脸》表现了做演员的丈夫用芦荟胶来修复医生妻子长期戴口罩留下的印痕的情景。
“四部小戏都在30分钟左右,通过紧凑的情节、感人的唱词弘扬了正能量。”韩梅介绍,“《清明之约》和《勾脸》分别根据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的事迹和柳琴剧院演员与做医生的妻子的真实故事而改编创作,打动了无数观众。”
●唱罢大戏奏汉乐
忙完主业,忙副业。11月4日下午,回龙窝“国潮汉风”体验馆里古乐响起。江苏省柳琴剧院的伴奏团队在这里穿上华丽汉服,用排箫、胡笳、鼓、笙等传统乐器演奏起古典汉乐。
在通常的戏剧演出中,伴奏演员都被要求穿着深色的衣服,在舞台下或舞台内侧为整出戏的演出做好服务。深色衣服是为了隐身。而在汉乐表演中,这些演员从幕后转向前台,为观众展示了他们光鲜靓丽的一面。
自年徐州汉乐乐团在江苏省柳琴剧院成立,伴奏演员们即有了两个迥然不同的舞台。这支乐队曾出访新加坡、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巡演,节假日在“国潮汉风”体验馆的演出业已成为徐州城市会客厅的重要展示,赢得了海内外游人的赞誉。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由汉乐乐团原创的《汉乐华章》的所有曲目皆遵循汉代音乐的曲式结构。该节目曾获江苏省文华大奖。在连续开展两季的“国潮汉风·夜彭城”活动中,回龙窝里八音齐奏、汉舞蹁跹,再现了“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的汉乐风尚。
听汉歌、赏汉乐、观汉舞、穿汉服,“国潮汉风”体验馆里还有汉服体验等活动,让游人感受汉文化的魅力,也拓展了剧院的业务范围,增加了影响力。
●定向委培育新人
“做官做清官,执法当如山。敢为民除害,堪受红罗衫。”今秋,在演出空隙,省柳琴剧院复排了传统戏《红罗衫》。该剧已获年度国家非遗项目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剧院经过前期大量的观看光盘、学习打磨,再现了这部历时两个多小时的经典戏剧。
“古老的戏曲艺术正面临着极大挑战。”韩梅说,“《红罗衫》经过30多年的薪火相传、四代柳琴人的提炼打磨,将在复排成熟之后向社会公演,传承戏曲文化的同时,也在演出中锻炼青年演员。”
柳琴剧院在《红罗衫》的复排中重点培养了6名青年演员挑大梁,最小的学员王青豆二十岁出头,被招考到剧院不久即获得了老演员们的认可。在舞美方面,《红罗衫》在服装“颜值”上精心设计,演员的服装都很精致,力求以唯美的舞台效果满足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我们的戏服越来越好看,现在流行的汉服的许多样式就是参照戏服来的。”剧院舞美说。
“目前,剧院正与江苏省戏剧学校对接,争取明年定向委培20名学生,充实柳琴戏队伍。”韩梅透露,“学生们将在省戏校顶级的师资下学习念白、身段、把子功、唱腔等基本功,为戏曲传承培养优秀人才。”
■延伸阅读
柳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柳琴戏因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书”,清末产生于山东省临沂、枣庄一带,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是以鲁南民间小调“拉魂腔”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柳琴戏曲调流畅活泼,节奏明快,并有多种花腔,谓之“拉魂腔”。
徐报融媒记者张瑾徐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