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一支支茂腔剧团活跃在山东半岛的青岛和潍坊一带的乡村,为父老乡亲们送上了喜爱的茂腔剧,给春日里的齐鲁大地带来了欢乐吉祥。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茂腔,在山东广受观众喜爱。尤其是青岛的父老乡亲中有不少“茂腔迷”,位于胶州市的青岛茂腔剧团把满足乡亲们观赏茂腔的需求作为立团之本,常年送戏到乡村,到乡亲们身边。
茂腔是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流行于山东青岛胶州、高密、诸诚一带,是在民间小演唱“周姑子”的基础上吸收采用柳琴戏的音乐曲调和伴奏乐器而形成的。
青岛解放后,“茂肘鼓”正式定名为茂腔,年成立了青岛市茂腔剧团,剧团进京演出,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青岛茂腔剧团剧团现有演职人员50多人,主要承担胶州茂腔、秧歌的传承和发展等任务,代表剧目有《花灯记》、《罗衫记》让父老乡亲耳熟能详。
著名作家莫言对茂腔的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在莫言的小说《檀香刑》和《生死疲劳》中,猫腔被称作“猫腔”。莫言曾多次谈到,年轻时回家探亲,从火车站的检票口出来,突然听到从车站广场边上的一家小饭馆里,传出了茂腔的凄婉动人的唱腔,他瞬时泪流满面。
而今,茂腔已成为山东地方小戏传承发展的样本。为了传承茂腔艺术,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人下了“血本”,编排了茂腔剧《红高粱》,邀请国家一级编剧王勇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周波任导演,70余人参与演出,高密茂腔剧团几乎全员上场,是近几年来最大型的一出现代茂腔戏。
改编后的茂腔戏《红高粱》由出嫁杀鬼、抗婚守身、高粱地野合、心心相印、罗汉救友、鬼扒人皮、民族觉醒、复仇烈火8个独立情景组成,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叫好。
芳菲四月,人间最美的季节,胶东半岛各地的茂腔剧团走村入户,送戏进村。因为茂腔戏,胶东半岛的的春天扑面而来,乡亲们欢天喜地。
那些茂腔戏迷们,跟着戏团走街串巷。演员们认真排练,他们加班加点,准备了多出戏供观众选择,其中既有《罗衫记》、《墙头记》、《小姑子贤》等简易的小戏曲,也有剧情复杂,唱腔、动作难度较大的“大戏”。
其中《钥匙记》、《双换妻》、《桂花亭》、《西京》、《西歧州》、《张郎休妻》、《打狗功夫》、《东京》、《穆桂英招亲》、《三宝山》等都是茂腔艺术团精心挑选出的高难度、高质量的优秀茂腔曲目。
在演出现场,戏迷或坐或站,围绕舞台自觉地形成一个和谐的半圆形观众席,他们聚精会神地欣赏着精彩的演出。
正是这样的努力,“胶东之花”——茂腔戏才深深地植根于齐鲁沃土。如今,一些喜爱地方戏的年轻人开始了解茂腔、喜爱茂腔、学习茂腔。
茂腔这一留传年代久远、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传统剧种开始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一年四季如花儿绽放,年年带给乡亲们茂腔剧的厚重与芬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189.html